2009/02/21

228第三屆蔡瑞月舞蹈節文化論壇—「傳承與記憶」


玫瑰古蹟是蔡瑞月用舞蹈為台灣所寫下的歷史記憶,是我們得以傳承、繁生、奉獻藝術力量的溫室,永在台灣土地上綻生最美麗的種子。



本屆論壇以「傳承與記憶」為主題,分有「意義」和「記憶」兩場,邀請到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吳叡人、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黃長玲、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范燕秋等專家學者,分別進行文化傳承和集體意義的討論,現場並將演出蔡瑞月經典舞作—「女巫」。

誠摯邀請您一起參與這場藝文饗宴,活動連結網址如下:
http://www.dance.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64

*時間:2009年2月28日(六) 13:00PM
*地點: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8巷10號,近中山捷運站、雙連捷運站)

*召集人:吳叡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與談人:
薛 琴(中原大學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
黃長玲(台灣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范燕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趙綺芳(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理論研究所助理教授)
林傳凱(台灣大學社會所博士班)
*論壇流程: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
*洽詢:(02)2560-5724
*網站:http://www.dance.org.tw/
*報名:電話(02)2560-5724;至網站中活動報名區報名(免費自由入座,座位有限,請預約報名)
報名者贈送精美論壇手冊一本!!!

2009/02/17

今天我們來種自己要吃的午餐:側記美濃福安國小食用校園蒔禾季


文/阿蘭妹

原文:今天我們來種自己要吃的午餐:側記美濃福安國小食用校園蒔禾季

繞過婆婆溝背的田唇,旁邊那塊幾分地數日前犁地得相當平整,在此春初「鞭春牛」的時序號令下,讓農人們看到這樣漂亮的田水真是忍不住不去插秧下苗。這是美濃鎮福安國小「食用校園」的水田區,大年初十(2/4)那天一早七時許,田邊即已現出幾個身影,準備福安國小當天的「蒔禾季」。美濃福安國小對於「食用校園」的持續努力有目共賭。我們這些做學區家長的,特別感謝美濃教育世家出身的李宜倫校長,以及從十多年前任即有社區參與熱誠的童昌雄主任,一直在克服萬難的情形下讓每一年的「蒔禾季」順順利利完成,學生與家長們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到農村與土地的價值。



我們家的大風風現在是福安國小二年級的學生,兩代米長子正揚是家長委員之一。兩代米家媳婦前一日傍晚至學校接小朋友返家時遇上童昌雄主任。他上前熱烈邀請家長們翌日參加蒔禾季活動,「而且我們還是用傳統的碾碾仔來畫線喔,」童主任興奮地說。

初十一早,天光原本暗微稍寒,但沒多久竟就陽光露臉,乍寒還暖。正揚先到學校田旁,正好見著蒔禾機準備駛入田中,而另一側則預留出一片提供出來給小學生們親自下田插秧的體驗區。插秧之前要先「畫線」,福安國小從去年的蒔禾季即開始鼓勵傳統農具「重現江湖」,二、三年前從倉庫間找到更早於「牽線」方式用以(插秧)定位的「碾碾仔」,童昌雄主任即花下心思重新補強,提供蒔禾這重要關頭一個光榮上場的機會,讓這項已有久遠年代的農村技術再次被大家注意到。這一點,我們要特別感謝並讚許童主任的這般努力與用心,相當令人感動。

▼許多家長都是第一次看到這個傳統農具「碾碾仔」(發音是ㄗㄢ ㄗㄢ ㄟ˙)。這天參與畫格子的有李校長、童主任、正揚、還有學區內的耆老阿福伯。「碾碾仔」共有十五個碾輪,若是正正角角的田坵,垂直平行各拉幾趟較無須傷腦筋;但福安國小的水田並不是四四方方的,是有些不對稱的梯形,因此「碾碾仔」該用什麼樣的「角度」(偏角)去畫,就要點技巧與智慧了,這一點就很需要農作耆老的現場指揮。在等待格線畫好之前,小朋友們在田邊拿著秧餅,用手試試泥土溫度,有些高年級生已經是「老手」了,等待老師們一聲令下準備「溫故知新」。

▼祭拜田頭伯公的儀式。敬拜土地伯公的儀式,由李宜倫校長擔任主祭(中間身穿白色長袖T恤者),因家長會長當日有事未能到場,就由家長委員之一的正揚站在校長旁(穿格子上衣者)、而宣讀誓言之一的大風風(穿橫條上衣的小朋友)也站到父親的身邊,依著司儀(客家民俗音樂專家、福安國小資深教師)謝宜文老師的口號,捻香祭禱獻上耕耘者對於大地的最大感恩。

▼傳統農村社會土地之事歸土地神(伯公)管理,期待土地伯公能賜與風調雨順的好天時。福安國小特別安排幾位小朋友上台宣讀「誓言」,讓伯公聽到人們願意照顧土地的心願。大風風很開心能有機會與其它幾位小朋友上台。兩天前他拿了誓言的稿子回家練習,他怕自己太常說普通話而客家話被「干擾」到念不順,所以又用注音符號寫了一些自己的小抄(其中還有拼錯的啊)。

很快地,一個下午他就遵照老師的要求把「誓言」都背起來了。我們要他念給阿媽聽、念給爸爸媽媽聽,念給姑姑聽,經過一些「正音」後,大家給他九十分,另外還要加強的是:「上台的勇氣」。

小朋友們學習插秧是很重要的體會;特別是人的重量與泥土的柔軟。當雙腳踩入水田時,整個人因重心下沈往往會產生一種不安全感。要學習如何馬上克服並相信這種下沈正是手中秧苗得以穩穩扎根的軟度,對生長在農村的小孩來說,怎可以缺少這樣的體會?我們要謝謝美濃的小學已經有多所開始這樣的「種稻」課程,並有越來越多的作物(蔬菜)成為他們營養午餐的盤中美飧。當中午的學校廣播說:「今天的高麗菜,是二年忠班的小朋友所種的喔!」我想,二忠的小朋友們必定是個個努力地吃光他們自己種的食物!

我們看到,「食用校園」是非常體貼的一個課程:它體貼了我們的口與胃,體貼了大地,也體貼了生命。

該文未全部節錄,要繼續看請點下方連結:
原文:今天我們來種自己要吃的午餐:側記美濃福安國小食用校園蒔禾季

水瓶子的感想:

嚴格說起來,我雖然是在台北長大的小孩,可是小時候寒暑假到鄉下時也多少參與農作,雖然只是小小的插秧的動作,讓我學到了很多,我小時候的那一天那一個下午讓我受益一輩子,怎樣都要對土地敬重,彎下腰才能體會的到的。

若是您也想參與這類的活動,可以在經過福安國小的時候去做小小的拜訪,或者發 email 給福安國小校長,給予鼓勵。或者您也可以捐款給福安國小的營養午餐專用。甚至是買美濃小農的農產品活絡當地,作法有很多,點下面的網址都可以獲得更多的訊息。

相關網址:
農村體驗是兒童的學習權利,他們將一輩子受益
兩代米家最新農產品公佈欄(水瓶子最推薦的是黃番薯)
福安國小:食用校園—有機耕種日記
美濃福安國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