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4

《第十二次導覽紀錄》台灣博物館與台北古城探索



照片.撰文/Frances

感謝大家熱情參與,這次「台灣博物館與台北古城探索」導覽活動實際參加人數多達三十餘人,沿路還有好奇的路人甲、乙、丙陸續加入,和水瓶子交換名片,可見有不少人熱愛古蹟,關心生活週遭的變化,只是缺少參與的管道,這正好提醒圓環文化工作室除了把每次活動辦好,更要加強廣宣,在此想請來參與的朋友們幫忙,廣為圓環文化工作室的導覽活動敲鑼打鼓;也請有部落格的朋友多多寫文來幫忙放送,感恩。

年終歲末,祝福圓環的老朋友、新朋友和未來的朋友們,
新年快樂,事事如意~

本次參與導覽的部落客文章連結如下,如有遺漏,請出個聲。

2007/12/16

感謝黃老師捎來的祝福!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發源地,是由猶太教的分裂出來,而伊斯蘭教也以此地為聖地,三大宗教聖地共享這座城市,以色列更在1950在此定都重建國家。


黃建忠老師/耶路撒冷

前陣子還蠻常去聽黃老師的演講,很佩服他可以在很短地時間內可以講得很清楚這幾段錯綜複雜的歷史,無論是土耳其地區或是伊朗、以色列、印度、柬埔寨等古文明,這些古文明都在宗教與戰爭間彼此的消長,幾千年的生活維繫還是建立在宗教上。

第一次接觸黃老師是在老夫子姐姐辦的宗教導覽活動,我們從松江路附近的泰國四面神,晃到民權東路口的行天宮,再到新生南路的清真寺前,佛教、道教與伊斯蘭教在台灣擁有信仰的自由,在台北這條大馬路就有各式各樣的宗教建築真是相當幸福。

最近經過蒙藏文化協會看些西藏蒙古的宗教生活,或許哪天再請黃老師實地來解說這些宗教歷史!

2007/12/03

《第十二次導覽報名》台灣博物館與台北古城探索(報名截止)


這次導覽活動想了很久,終於聯繫好所有的活動內容,要帶大家在台北古城內散步,參觀台灣博物館來自捷克懸絲偶戲表演,不但有異國活動還要帶大家了解台北城的過往歷史。


1975 年冬天,台灣博物館前的銅牛

◎時間:2007/12/15 13:30(盡早進入可自行先看特展)
◎地點:台灣博物館內,自行購票進入到101展場小劇場前排隊,台北市襄陽路二號(二二八和平公園內)
◎費用:免費
◎行程:

  1. 13:30-14:30 波希米亞偶的家:懸絲偶歡樂劇場
    老是遇上麻煩事的國王,這回又有了新煩惱,一向調皮活潑的莉莉公主病了,她想要天上的月亮,但是連魔法師都變不出法寶來,國王心頭又煩又氣,聰明的小丑想了一個妙計,不但實現了公主的心願,也解決了國王的大煩惱!
    http://formosa.ntm.gov.tw/czech
  2. 14:30-15:30 捷克偶戲展導覽
  3. 15:30-17:30 在台博館前集合,邀請高傳棋老師帶大家散步並解說台北城內的歷史建築故事
    高傳棋編有台灣建城120周年專刊,書中收錄的古地圖、手繪圖、影像照片、明信片、古文書、商業文宣廣告與包裝紙、手搖電話、糕餅模、火柴盒、博覽會海報與寫真帖等展覽物件資料文獻,配合文字敘述,讓讀者無論對建城前的臺北、孕育臺北的淡水河、城市的商業活動與多元生活風貌、或臺灣博覽會都能更貼近認識,讓逐漸消失的歷史重現當年城市風華。

    主要參觀的歷史建築有:台灣博物館、土地銀行、合作金庫、台灣銀行、總統府、北門、台北郵局、中山堂及二二八公園內,依據當日狀況會有增減。


◎報名方式:相同以 email 到 ok@writers.idv.tw 報名,請加註參加人數,若方便的話請留行動電話方便聯繫。

◎已報名人員:
1. 海豚
2.3. 懶人+小胖子
4. Frances
5.6. 傑利+馬蘭達
7. 森林
8. Sylvie(15:00報到)
9. Judy
10.11.12.13. Cherry*4
14.15. 黑社惠家*2
16. GlenWise
17. armpkimo
18. Yinghui(15:30報到)
19. stacy(15:30報到)
20.21.22. birgit*3
23.24. Mei & Jess
25. dimon
26.27. 羅小嘉
28.29. Bryan和Claire
30. 青豫
31. Carrie
32. 瓊弟
33. SISSY
34.35. Jenny + 保力打B
36.37.38.39. 亞梅*4
40.41.42. woodwords*3(15:30報到)
43.44.45.46. 妙慧*4
**************滿***************

2007/11/19

蔡瑞月舞蹈節心得報告


文‧攝影/海豚飛

11月10日星期六去看現代舞,生平第一次看現代舞,卻非常喜愛。


第二屆蔡瑞月舞蹈節,舞蹈呆子的十二首情詩,海報就貼在蔡瑞月舞蹈社的會場木牆上。

到達的時候已快開始,草坪上的坐位多坐滿,非常好運的在第一排草皮上舖的軟墊上還有空間,我和水瓶子、黑社會、樹四人坐進去可是剛剛好。

這個位子好,演員就是在你的面前跳著,舞蹈社的木門是拆下來,所以草皮上的觀眾就像是看一個小劇場般的欣賞著。

現代舞的創作性強,要深入體會便覺得和身體的力與美,線條的伸展,音樂的配搭有著很貼切的關係,想像空間大,所以我才會很感興趣。

此次不但台灣的編舞家來參與,蔡瑞月的老師石井漠的家族也都一起共襄盛舉,很難得看見中日的舞蹈家一起共同創作、排舞、完成,這也是因為蔡瑞月老師和石井家族的深厚關係才後以在短短的兩小時半一口氣看完從1925年到現代的作品。

其中我很喜歡,也就是最吸引我的舞碼是折田克子編舞演出的「山姥」,雖然他的年紀頗大,但是舞台的吸引力十足,我的眼跟著他的動作跑,其實,看舞和聽音樂一樣,有時候並不需要知道劇情和歌詞內容,舞蹈和音樂本身的美便是一種感動。

石井登跳祖父石井漠的舞作「登山」,1925年的作品現今再演,還是強而有力,最後一個鏡頭登山至頂,停留在舞台面前的眼神炯炯有神,看得我直覺得真像臘像一尊啊,哈。

古名伸老師這次還有泳衣上場,真的是很可愛的人,他的舞蹈很有人性,也很生活。其他的台灣舞者都很會跳呢,我都是目不轉睛的怕來不急看,和我聽音樂會一邊睡覺的姿態有著天壤之別,看舞用眼,聽音用耳,真的是不同啊。

現 代舞的配樂都挺好聽,空間感十足,是為了舞蹈而配樂,可能新作也可能選用現成的古典曲目來使用,石井綠的「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一樂章」,則是反向操作,直接 用舞蹈來詮釋樂曲,我看了覺得相當震撼,原來舞蹈家聽到的音樂可以表現出如此好玩的肢體,群體排列就像音符一樣,又讓我學了一課。


結束後,我和外舞台、老樹、影子合照一張。


好棒的表演,如果還有機會,我還會親自到場欣賞。

2007/10/13

《第十一次導覽報名》摩登的跳舞時代(報名:30人)


來看看日治時期摩登的跳舞時代,那段消逝時光流行什麼?紀錄片導演簡偉斯幫我們介紹那段歷史,聽完演講及影片後,再到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去欣賞舞蹈節表演。



◎時間:2007/11/10(六) 13:30-17:30
◎地點:蕭靜文舞蹈團圓15劇場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40-1號3樓)
 蔡瑞月舞蹈社(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8巷10號)
◎第一段:13:30-15:00
 邀請《跳舞時代》導演簡偉斯介紹殖民摩登的跳舞時代,用當年的影片了解蔡瑞月老師當年學舞的過程。

 http://taiwanesevoice.net/viva/

◎第二段:15:30-17:30
 第二屆蔡瑞月舞蹈節─舞蹈呆子的十二首情詩,走!來玫瑰古蹟,來靠近藝術家的心靈吧!十一月「第二屆蔡瑞月舞蹈節」經典舞作、藝術家形影雲集,熱愛文藝的年輕人,這是涉獵思想,讀取人性的季節,抓住不該錯失的幸福、追尋微妙的啟蒙之光。

 1925年大阪朝日新聞 「在舞台上的石井漠、石井小浪的舞蹈可是很寂寞的。……而他們只使用鋼琴音樂,加上簡樸的衣裳,在黑幕前舞蹈而已。但我……全然被吸入於其中象徵性的表現。……近年來我已很久沒有以如此驚異與感激的情況觀賞過舞蹈。」
◎演出單位: 石井綠・折田克子舞蹈團、石井漠紀念芭蕾舞蹈研究所、石井漠紀念創作舞蹈團、台北越界舞團、古名伸舞團、組合語言舞團、蕭靜文舞蹈團

 http://blog.roodo.com/moon_dance2006/archives/4186797.html

◎費用:一人500元(包含聽演講及看舞蹈)
◎報名:用 email 到 ok@writers.idv.tw 報名,費用先不收取,請留行動電話或 email addr. 到時候會通知您付款的方式,報名完成的人員會表列在下方。

◎報名成功:
1. 海豚飛
2.3. [查普特*2]
4.5. 陳謙, 智緯
6. [曉晶]
7.8.9.10.11. [老夫子姐姐]
12.13. 阿貝, 小拉
14. 羅小嘉
15.16. 黑社惠,樹
17. [香草薄荷]
18.19. 萍、鈞
20. amanda
21. Timmy
22.23.24.25.26. 捷思敏*5
27. cwcheng
28. maggie
29. 水瓶子
30. ALIEXA
31. 米可

2007/10/10

《第九次導覽紀錄》從清領到日治--探索台北建城故事


文/Jessup
http://blog.pixnet.net/jessup/post/7458564

有關從清領到日治—探索台北建城故事,演講的地點在大稻埕的王有記茶行,不像上歷史課那樣枯燥,詼諧的帶出一些清朝放任態度與日本殖民時代管理方法背後的意涵,相當有意思!

主講人是蘇碩斌老師,他的背景是社會學,以下是參照演講中發的投影片內容與老師口述大概的概述

城市的成形

台北城在清朝中期時都還沒成型,台北只是台灣府即台南的相對方位,泛指八掌溪以北,那時台灣是化外之地,一府二鹿三艋舺,艋舺是凱達格蘭語獨木舟的意思,在大稻埕發跡前,北部的經濟中心是新莊。

艋舺是乾隆末年發展的市街,艋舺最初市街的形成是漢人與土著的買賣市集,多為蕃薯,又稱蕃薯市,台語的蕃薯翻成歡慈市街,現今的貴陽街。

有人群的地方,就會自產出組織型態,郊行出現。而『郊』指碼頭。

艋舺三大廟門:

1. 龍山寺:乾隆3年建,三邑人信仰中心
2. 新興宮:乾隆11年由各郊行建立,即媽祖廟
3. 清水巖:乾隆52年安溪人在直興街末端見起,並與既有街道串連

台灣原本只產蕃薯與少數的稻米,自己吃都不夠。後來有了瑠公圳等水利設施灌溉,收成有餘,還反銷回福建、浙江。

三邑人的同業工會

郊是台灣首次出現的商業同業組織,後來大稻埕的茶葉商業工會也沿用此名稱為茶郊。

艋舺主要分頂郊與下郊,頂郊是三邑(晉江、南安、惠安)人的勢力,往來福州與江浙的稱北郊,往來泉州交易稱泉郊,下郊是同安人的勢力,往來閩南廈門,也稱廈交。

碼頭使用權主要都是三邑頂郊人所掌控,引起下郊勢力的不滿,咸豐3年於艋舺發生大械鬥,俗稱頂下郊拼。

械鬥的發生與大稻埕的興起

台灣史上都有許多名為分類械鬥,這些分類其實有的都是先打起來再分,基隆中元普渡就是要普渡漳泉械鬥的亡魂。

而這個械鬥是三邑與同安三邑人械鬥,嚴格算起來也可以算同鄉,所以械鬥就是想打架,利益分不均,也沒有真正以原籍哪劃分,聽起來還挺荒謬的,反正有個爛理由就可以產生戰爭。

後來三邑人借安溪人之廟襲擊同安人居住的八甲庄(現老松國小東北側、貴陽街二段),同安人因人少不敵敗走大稻埕,因禍得福,後來大稻埕因為茶葉的發跡而成為重要茶葉外銷中心。

同治之前,台北的發展幾乎純由民間商業帶動,艋舺與大稻埕兩個市街都沒有官署進駐。最多只有道光年間「同知〈五品官〉歲半居此」,有半年都在諸羅〈嘉義〉

大稻埕洋商與國際貿易

1868年寶順洋行發掘台灣茶葉的外銷市場後,在艋舺設據遭拒,轉至大稻埕六館街設館。其他洋行跟進。

1860淡水因清朝簽訂北京條約開港, 1866英商 John Dodd寶順原本在艋舺看茶,不料艋舺排外,,轉至大稻埕六館街設館。John Dodd在買辦李春生協助下引進福建安溪茶種,並鼓勵農戶種植,貸款給農戶,並保證收購。收購至廈門烘製銷往澳門;二年後並請來福州、廈門師傅在大稻埕精製烏龍茶外銷。1869年Dodd的寶順洋行以兩艘風帆船載運2131擔首批烏龍茶由淡水銷往紐約,Formosa Tea大受歡迎,從此揚名海外。此後外商紛來設洋行外銷台茶往歐美市場。

大稻埕有五大洋行,同治11年1872:寶順Dodd、德記Tait、怡記Elles、永陸Brown及和記Boyd。

後來有更多華商進駐,由於洋人開窗,華商多為買辦,由於洋人需倚仗華人去廈門匯豐銀行買匯票等等,買著買著,就乾脆自己成為老闆。

洋商不敵華商

1872年至1895年極盛年間,洋行從五家增為六家,華商於1876年間有33家。至1895年增為131家。華商的十三家大茶行,無論在購買烘焙運輸,都與五家洋行不相上下。

著名的大稻埕富商李春生,就是是做寶順洋行買辦起家而致富。當時因為宗教、通商之間的摩擦時常引起糾紛,本身為基督徒的李春生每每在斡旋協調的過程中將事情圓滿解決,而獲得極高的聲望。除了促進茶葉貿易,當初劉銘傳在推動現代化建設時,亦曾給予不少協助。

日治的都市計畫形成三市街

但大稻埕這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地名,其存在時間不超過半個世紀。1920 年 11 月 1 日,日人實施臺灣地方官制及行政區域改制,廢除臺北廳直轄之艋舺、大稻埕、大龍峒三區,設臺北市,隸於臺北州。雖然被裁廢,大稻埕並不因此就成了歷史名詞, 她依然留在臺灣人代代相傳的口碑與記憶當中。

同治13年1874年牡丹社事件,清廷治理台灣才轉趨積極,光緒元年1875年決設臺北府,今台北縣市、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宜蘭縣、基隆市

台北建城始末

1874年清朝設置臺北府,依照清朝律法規定:府需衛之以城,臺北於光緒八年建城。由於是律法規定,所以臺北徒有城的形式,卻無防禦功能。因此臺北府長時間設在新竹。

蓋城要花錢,清廷沒錢,於是敲詐當地士紳出錢蓋城,尤以板橋林家捐的錢最多,所以臺北城門有東西南北門外,還有一座最華麗通往板橋林家方向的小南門。而這座城門也多是林家出的錢。

城徒有形式。城內一片荒涼。因為城阻擋流動,在日治時期大部分被拆。

臺北城是台灣省首府,艋舺和大稻埕的二個舊市街在1895年時合約五萬人,光精製茶葉、挑茶梗的婦女就高達二三萬人,五萬人與台南人口數相當,在當時地方社會是國家看不見的。

而清朝時期,築城是地方的面子,士紳十四人擔任董事監工,經費由地方紳商捐輸。

就方位是依據風水而建,台北城本來是四四方方的,後來為了配合大屯山風水,劉璈改變城基方向,因此道路就變得斜斜的,而中國禁忌鬼魂穿越,城中道路不貫穿。也因此日治時期把城牆拆除,把道路打通。

當時的小南門的特殊意義,歇山重簷式非單簷,傳說是板橋林家獨捐。

清朝的管理方式

路線可因地方意見而改,挖隧道會挖到相差14英尺。這些清朝時期建的鐵路留下不多。台灣鐵路大部分是日本人建設的。

黃仁宇說:這個國家不能在數目字上管理,凡是都留有一點模糊的空間,後來日本人來了才高壓統計,利用數字管理。

紳商的社會統治力,清朝時期的地圖是概略塊狀魚鱗圖,功用只有分辨收稅賦的次序,為了怕上查稅賦,地圖與人口數也從來更動過。

清朝時統治地方社會的非官吏,是郊商及士紳。郊規不僅拘束郊商內部成員,效力也及於市街日常買賣,公所內還置有公秤、公砣、公斗、公量即為公覆。

隨著清末功名取得開放,商人士紳化漸多,紳商合流,甚至具有半司法的審判力,成為實質統治地方者。

日治時期的改革

進入日治時期後,臺北行政區劃分如下

1898年:弁務署制,城內由縣廳直轄,另設艋舺支署、大稻埕支。

1901年:街庄制,城內、、艋舺和大稻埕由臺北廳直轄

1909年:直轄區制,城內、艋舺、大稻埕區

1902年:市街庄制,廢除區級編制,艋舺區大稻埕區編制正式消失,由64町構成的臺北市第一次在歷史上出現

日本人真正做到數目字上的管理,清朝時期的地圖沒有比例尺,通常還有山水畫,自己畫的圖,自己的區塊就畫的特別大塊。官方也多是魚鱗圖。

日本人在1898~1904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地籍調查(實測)、三角測量(精準)、地形調查(全面),完全無所遁形,三角點測量畫出的圖就如衛星空照圖般精準,所以稅賦一毛也逃不了。許多測量出沒人認領的地,就歸國有。


紳商社會的退卻

日本接收台灣,倉促成立的台灣民主國,總統唐景崧及諸多大官紛紛潛逃離台

美國領事館記者Davidson:「兵工廠被打開,附近街上都是搶劫者,衛兵棄守,火藥庫爆炸,亂民趁火打劫,商店各自設法取得槍械自衛」

一些人說是辜顯榮開城門迎接日本人進城,漢奸云云。看用什麼角度去看,當時臺北一片亂,清朝也沒有人可以控制局面,只得求助有兵可鎮亂的日軍,從貢寮一日之內就進臺北城。不過台灣抗日活動也一直持續著,日本人要真正管得動台灣,也是好幾年後。

舊的紳商沒落,很多內渡退隱,新式士紳出現,不少納編行政體系。例如吳昌才、李春生、蔡達欽、洪以南等人,至少有三十人被納入行政系統之內,戲稱御用紳士。

竹越與三郎1905台灣統治志

「米田、茶園、兒童抓魚的小河、豬犬奔跑的丘陵,一切都由精準的三角測量切割出來,然後畫成地圖。…如果要看數個村的合圖,也有同一形式畫製二萬分之一的堡圖,拿一枝鉛筆比算一下,就可直接畫出村落大小,可以說坐著就可在手掌中看到全台形勢。」

日治的臺北六大都市建設有黃大洲時期的七號公園、陳水扁時期的14、15號公園,這些號碼早在日治時期1905年都市計畫中的就是用這些號碼,設定了多少人居住的地方就需要有個公園。

第一次:1896年應急式臨時溝渠
第二次:1898年設置污水下水道
第三次:1900年臺北城內市區計畫
第四次:1901年臺北城外南方市區計畫
(以上稱為公共衛生期)
第五次:1905年臺北市區改正
第六次:1932年臺北市都市計畫
(以上稱都市計畫時期)
其他:1908拆除城牆、1918艋稻窪地填平

四座城門,後來在台灣總督府圖書館館長山中樵、日本學者尾崎秀真及其他學者的保留請求下,最後得到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的支持,四座城門避免了被拆除的命運。

日治臺北被建設為「看得見」

由公共衛生開始:對看不見憂慮,對不清潔的掃蕩,對明亮化的需求

展現在都市景觀上:道路取直,街廓Block出現,市地成為可以計算與可計畫的單位

1905年臺北市區計畫中的數字

人口預估:1929年臺北市區應容納29萬人
市地範圍:可控制的市區面積為547萬2457坪
納入老舊市區:艋舺和大稻埕納入市區範圍
新增市區:南門城外地區與東門城外和三板橋地區納入規劃
道路計畫:分七種寬度計畫,計畫修築22里,約86公里
城牆:原址修建隧林蔭散步道路(仿德國之三線路)
艋稻窪地填平:計畫設置船塢,預定配額合淡水河護岸工程

「知識」是「統治」的技術

1905年公布臺北市區計畫
1901年成立臺北市區計畫委員會
1904年完成艋舺和大稻埕市街調查。
1903 年臺北開始編制戶口調查簿
1905開始臨時戶口調查。
1905年臺北廳受土地調查資料,交都市計畫單位運用。

臨時土地調查局的土地台帳資料、地籍及地形圖。軍事部門、警察本署、殖產局、土木部門的調查繪圖

1905 年臺北公布「土地登記規則」(含建物登記)

地方配合國家科學

1909年:配合修建道路,大稻埕法主公宮拆除,完工遷回。(把民間信仰中心拆除,這在清朝應該是難以想像,只有日本殖民時期才有的首例)
1910年:配合市區改正,大稻埕慈勝宮遷建至隆記後街。
1905年:艋舺低地埋立計畫,量出面積112,906坪,住戶五千人,用土146,429立方坪。1917年完成土地重劃。(難以想像當時臺北三大市街中最早發跡的艋舺,佔著淡水出海口的地利,現在竟成了老舊社區。基隆也是,曾經是海運港口,如今無賴以生存的經濟命脈)
1908年:籌建博物館,原址光緒八年天后宮拆除。

這也是殊難想像,把民間信仰中心拆除。這博物館就是二二八公園內的台灣博物館,日本政府為了紀念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遂設計建造一座足以代表殖民成績的紀念館。1913年,強制拆除於臺北新公園中清代舊天后宮之後動工,館舍於1915年落成,捐給總督府作為博物館使用,成為當今臺灣少數且具代表性的日治時期仿西洋古典式建築。大廳兩側的壁龕原來分別立著當時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和民政長官後藤新平二人的銅像,同時並採用兒玉與後藤兩家家徽的組合圖案作為一樓主樓梯柱基的雕刻裝飾,由此可見當時建館的目的。

到底這樣縝密的統治方法對人民是好還是壞?也許社會中應該有些政府魔掌無法掌控的彈性空間,對人民來說那才是有限度自由。

不然像白色恐怖那樣控制人民,也相當恐怖。

後來我們在王有記茶館的老闆帶我們介紹大稻埕茶業的製作過程及歷史,可以參照下面的文章

【王有記茶行】大稻埕百年茶香
http://ok.writers.idv.tw/2007/01/blog-post.html

2007/09/29

双連O仔湯




原文‧插畫:貓。果然如是[雙連捷運站]双連O仔湯
http://blog.roodo.com/catrain/archives/4153793.html

這家店,我等了三年,終於讓我踏進去,雖然招牌大、字號老的店在網路上難免會有各種評價,但我可是連著兩個週末都去品嚐。第一次去因為還沒用餐所以點了烏龍麵,附帶一提,這裡的所有餐點都是素食皆可,包含湯麵類。然後當然要吃看看他的燒麻糬,真的很Q,而且裡頭還是熱的,不過誠心希望他花生粉裡頭的糖粉少一些風味會更好。走出店門才發現,我進了湯圓店卻沒吃湯圓...。

隔週和朋友再去,吃了甜湯和燒麻糬,甜湯的價格大約都是50起跳,不算便宜,但甜湯的料還蠻實在的,只是端上來還是覺得裡頭比較稀疏一點。所有的甜湯料雖然是各有搭配,但是在調煮的過程應該是連著糖水一起煮已經有甜味,所以甜湯的糖水就不會覺得很甜。

不過直到下樓結帳才看到,原來燒麻糬是一球一球丟到熱油鍋裡去加溫的,但吃起來口感卻不覺得油膩,真是神奇。

双連O仔湯
營業時間:11:00am ~ 11:00pm
電話:02-2559-7595
地址:台北市民生西路136號一樓
雙連捷運站一號出口往左(麥當勞方向)→承德路方向,2~3分鐘即達

2007/09/15

《第十次導覽紀錄》當下即此生,此生即當下~走訪基隆劉銘傳隧道和獅球嶺砲台





照片.撰文/Frances

今天走訪基隆劉銘傳隧道和獅球嶺砲台的行程很豐富,坐火車、走基隆老街看舊委託行、穿劉銘傳隧道、爬獅球山、登高遙望基隆港、看獅球嶺古炮台,下山後本來要去拼基隆夜市,但我這肉腳已然腿酸,又揹著重重的擴音器,當下只好由腳決定速速打道回台北,各位今天來參加活動的朋友們,請別在意我没有陪大家拼夜市,招待不週之處,也請多多包涵。

老師的解說和網路上的資料很豐富,我就不多話,記一下雜感就好。

Joe和弟弟dimon不約而同都來報名今天的活動,妙的是彼此事前不知,到台北火車站才相認了起來,哈!網路上果然一家親,也印證了六度分隔理論,二個陌生人的距離有多遠?不遠,只要透過六個人喔。要和古蹟相遇的距離有多遠?不遠,只要來參加圓環的活動,馬上讓您擁抱古蹟,還可順便和失散多天的親友相聚。

Cherry說,她在基隆住過二十多年,卻從沒來過劉銘傳隧道和獅球嶺砲台,我們走在基隆火車站附近的熱鬧市街,她又說,這是年輕時最愛逛的小區,很懷念啊。是啊,Cherry和她的年輕歲月在今日重逢,多少當下累集為此生。我想著這些古蹟曾長期被人遺忘,今天我們來相望,然後各自留存在此生的記憶中;百年前的清、西、荷、法、日人和基隆在不同的時間分別相遇,炮聲隆隆和火車嘟嘟的當下,已成雲煙;清法戰爭時,劉銘傳和法國主將孤拔,在當下做的一些戰略決定,世人到現在都還在做些討論,葉言都老師說,如果劉銘傳還活著,可能也很難一時說清楚,當時他的決策過程。我亂想,如果…,我們現在會用法語或英語交談嗎。

另,報告水瓶子,你原先擔心參加的人太少,活動當天會不會下雨…,都沒有發生,只是你的擴音器生病了,總之,我又另借了一台,一切平安,你好好在英國英國玩吧。

謝謝老夫子姐姐居間連絡導覽老師,謝謝Joe和弟弟dimon辛苦地幫忙揹擴音器,也再次謝謝大家的參與和葉言都老師一路豐富的解說。老師提到基隆其它值得一遊的炮台,我先找了些資料,大家今後如果去造訪時,別忘了上來圓環分享一下,文字也好,影像也行。



老規矩,基隆遊記寫好的,請上來留個言,讓遠在英國的水瓶子也可以馬上分享大家的回憶。

參與導覽部落客文章連結:

2007/09/13

月舞影展--來跳舞吧!


活動原始網址:http://www.dance.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9

舞蹈大師的演出落幕了,就很難再現當時的美麗與精彩,然而影像拍得出時光的一去永不回,同樣的,也留下了一千零一夜般的永恆記憶。透過攝影鏡頭,我們得以留下美麗的身影,得以觸碰舞者緻密卻澎湃的內心,以心貼著心的溫度,環抱身體與靈魂。



九月十四、十五、十六號三天,在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的日式建築裡,我們邀請您來看電影、喝咖啡,攪拌著晝夜光影,找一片屬於自己的金色草原,讓心自由地跟著舞蹈家們漫漫舞蹈。

這次的影片包括台灣舞蹈先驅蔡瑞月的兩部紀錄片「暗暝e月光」與「海燕」、「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菲.舞-羅曼菲」、「雲門三十」、「水晶上的冰雹-佛朗明哥舞后卡門艾瑪雅」、「舞動人生」及「嚮舞」。

每部影片映後,都將有知名與談人與我們一同聊天!
--------------------------------------------------------------------------------
影展時間:9/14-9/16 6場 8部影片 開幕閉幕片皆有現場舞蹈演出!!!
票價:每場100元 套票6場 600元+8.5折蔡瑞月舞蹈節表演票卷 享受
(日本大師舞作及國內知名舞團表演)
買票:請電2560-5724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or
   email到moon.dance@msa.hinet.net
地點: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8巷10號 (捷運中山站附近)
--------------------------------------------------------------------------------



影片介紹:
◎ 第一場 9/14 晚場 19:30-21:00

暗暝e月光 *有現場舞蹈演出!
紀錄片/2004 台灣/56min/導演 陳麗貴
與談人:陳麗貴、雷大鵬 
主持人:吳叡人

蔡瑞月,出生於一九二一年,從小就展現舞蹈才華,十六歲前往東京習舞,是第一個在日本用腳尖鞋跳民族舞蹈的中國人。就台灣舞蹈史而言,蔡女士開闢了現代舞、芭蕾舞、民族舞、舞劇等豐碩的作作品創作資源、環境與觀念,留下文字記錄的作品計五百多首。作為台灣舞蹈界的前輩,蔡瑞月的一生可以當作建構台灣舞蹈史的材料。

◎ 第二場 9/15 早場 10:00-12:00

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 One Day Pina Asked Me
紀錄片/1983 法國/比利時/57min/導演 香妲‧艾克曼

有一天,碧娜鮑許跟香妲‧艾克曼開了口……
於是這位比利時籍的才女導演就踏上了旅程,隨著碧娜鮑許的鳥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至德國、義大利、歐洲歐洲巡迴演出,旅程中,她親眼見證碧娜鮑許和舞者們如何工作、如何掌握角色、如何在每個演出前後反覆排演練習,並以其充滿感性的鏡頭紀錄下這一切。

菲.舞-羅曼菲 Remembering Lo Man-fei
紀錄片/2000 台灣/26min/導演 吳靜怡(吳任汰)

知名編舞家羅曼菲於本片中分享她自幼習舞、後來循著升學之路而考上台大外文系、之後隻身到美國紐約去習舞、回台將生命投入舞蹈界的種種心情,《騷動的靈魂》、《輓歌》…一幕幕羅曼菲經典舞作片段重現螢幕。2006年3月24日凌晨4時43分,羅曼菲因肺腺癌安詳病逝於台北和信醫院,得年51歲。

與談人:林亞婷、廖仁義

◎ 第三場 9/15 午場 14:00-17:00

踊舞 踏歌 雲門三十
紀錄片/2000 台灣/120 min
與談人:陳雅萍、王墨林
「踊舞、踏歌、雲門三十」,不僅呈現一個本土表演藝術團體,其三十年來的成長
故事,也是台灣表演藝術、從發芽到茁壯的全記錄!

◎ 第四場 9/15 晚場 19:30-21:00

舞動人生
劇情片/2001 英國/110min

英國北方的一個小鎮,一個家境窮困的11歲小男生比利得到父親給的50辨士去學拳
擊,但他卻瞞著所有的人去跳芭蕾。教芭蕾的老師起初不是很願意教他,因為班級
裡全部都是女孩子,但他後還被比利的熱情感動,一定要讓他進入英國倫敦皇家芭
蕾學院,此時家中的反對聲浪越來越大,比利能否透過芭蕾來改變他的一生?

與談人:李泳泉

◎ 第五場 9/16 早場 10:00-12:00

嚮舞
音樂歌舞/2006 西班牙/90min/導演 Carlos Saura

西班牙音樂舞蹈電影。導演索拉紀錄西班牙而豐沛音樂舞蹈世界而產生的迷人佳作。
嚮舞包含了佛朗明哥舞蹈的各種表演形式,從獨舞到多人的輪舞,舞者混合著肢體的舞動和戲劇般的面部表情,讓觀眾透過舞者的悲傷、喜樂、傲視、驕狠、熱情、冷漠、詼諧、戲謔種 種的表情,感受佛朗明哥似淺卻深的魅力。
此外,蘿莎優雅的鋼琴獨奏到氣勢磅礡的管樂團演奏行進曲,吉普賽式真真情的吟唱,音樂已不只是佛朗明哥舞的配角,而 是與舞步相呼應著觀眾的呼吸起伏。

與談人:聞天祥、黃尹瑩

◎ 第六場 9/16 午場 14:00-17:00
水晶上的冰雹-佛朗明哥舞后卡門艾瑪雅 *有現場舞蹈演出!
紀錄片/2003 西班牙/43min/導演 David Prats

卡門艾瑪雅被公認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佛朗明哥舞者之一。她跨越了佛朗明哥的傳統性別分界,極有技巧地將優美迷人的女性風格與狂暴衝擊的男性舞步融合在一起這位身穿男裝、充滿熱情而強烈的女人,以其特異的男性舞步震動整個佛朗明哥,
哥世界。至今,她的傳說仍鮮活不墜。

海燕
紀錄片/1997 台灣/62min/導演 黃玉珊

記述台灣現代舞之母蔡瑞月漫長的舞蹈歲月,經歷二次大戰、二二八事件,並於白色恐怖時期身繫牢獄。在擠壓的空間中,堅持以生命投注舞蹈,以深情凝視這塊土地。

與談人:黃玉珊、馮青

2007/09/06

蓬萊閣


文/米果
原文出處:http://blog.roodo.com/chensumi/archives/4028625.html


台灣藝妲風華/玉山社出版/邱旭伶著

重組「黑美人」風華韻味

前陣子台北市文化局決定將大稻埕「黑美人大酒家」原有建築物列為古蹟,不知為何,我對這酒家招牌記憶深刻,大抵是「黑美人」譯為「All Beauty」的緣故吧,以前台北淡水坐車通勤,對這招牌有印象,但指南客運應該是直走重慶北路直達北門,可是現有黑美人大酒家建物卻在延平北路口,我後來想想,那時圓環還在,應該是客運繞著圓環行駛,所以我對那路口的「All Beauty」才有印象。

可是說真的,我覺得文化局的新聞稿寫得太草率,平面電子媒體抄來抄去,抄不出舊有風華的韻味,好像那個時代的風月文化都被歸類為酒家女之類的水平,不過我對黑美人大酒家沒有研究,倒是對於不遠處的蓬萊閣頗為牽掛,即便那棟樓已經拆除消失,藉助歷史拼湊的風貌,魅力風情仍舊凌駕於黑美人之上。

「藝妲」的訓練過程

日治時期,要論風月場所的排名,蓬萊閣、東薈芳、江山樓都算頂尖,那時不叫酒家女,最迷人的要屬「藝妲」,我讀過玉山社出版,由邱旭玲書寫的《台灣藝妲風華》,書中有一段台灣文人吳漫沙對於當時風月文化的描述:

「藝妲」在日治時期,可稱為交際花,因其有文學修養,有風度,談吐風雅大方,懂得接待客人禮儀,上流社會的交際聯誼以及宴請高官名人,婚慶喜宴,都喜歡召其執壺,在席間招待、演唱、高吟,以娛嘉賓,讓賓主盡歡。或二三知友在其香閨淺酌,聽其輕彈琵琶,漫唱南音小曲,別有一番風韻,所以豔名遠播,當時台北社會人士舉辦「酒國花魁」選舉,而有「酒國名花」之稱,甚為風光。在現實生活中,其命運是可悲的,幼年被賣入「藝妲間」,由鴇母延請熟師曲師教學,學習書詩歌曲,學習之時,鴇母持藤鞭在旁監督,稍有怠慢就鞭打,忍淚吞聲。學成能唱、能吟、能彈,還要訓練飲酒,集琴曲書詩於一身,才豎豔幟,招徠顧客。因受過禮儀訓練,品格高尚,有別於普通妓女,問芳者多是社會名流,風雅之士,可是命運各異,有的綺年從良,嫁做商人婦,恪守婦道,相夫教子,過著美滿幸福生活,有的在風塵苦海中浮沈到人老珠黃,生活潦倒,甚至淪為私娼,悒悒而終。戰後初期,由於時代變遷,藝妲逐漸沒落,藝妲之名,也被普通妓女冒用,失去昔日風華,而今,藝妲也成為歷史之名。


風月報興起

吳漫沙, 1912年出生於福建晉江縣, 1935年舉家遷居台灣,從小熱愛文學,愛好寫作,作品經常發表於日治時期的「台灣新民報」「台灣文學」「台灣文藝」。之後主編「風月報」,編輯部設在蓬萊閣。

「風月報」是由台中一個大地主吳子瑜出資,吳子瑜個性風流愛作詩,經常與台北城一幫詩友到藝妲間去尋找靈感,寫了許多與藝妲相關的詩作,卻苦無發表之處,於是吳子瑜成立一個專門探訪藝妲間的「風月俱樂部」,成群結隊逛過一家又一家的藝妲間。獨自出資三千元(當時三千元可以買到好幾棟樓房)當作《風月報》創刊基金,可惜資金耗盡,一度停刊,後來找蓬萊閣酒家老闆出資,邀請吳漫沙加入編輯行列,編輯部就設在蓬萊閣,後來遷到太平町的藝妲街仔內,改名「南方雜誌社」。

藝妲陪酒價碼高

吳漫沙在其〈台北藝妲〉一文中也提到:「藝妲間多集中在台北大稻埕(延平北路、歸綏街、南京西路圓環一帶),設在二樓或三樓,約三十坪左右,裝潢布置談不上豪華,一間臥房,一間客廳,一間供客人飲宴的餐廳,掛幾幅字畫,簡潔幽雅,沒有供應酒菜,酒菜都從外面菜館送來。
藝妲多以斜抱琵琶自彈自唱為主,偶爾也有添加鑼鼓伴奏,在風月場所中,藝妲陪酒的價碼最高,當時流行所謂的「二次會」,就是客人招藝妲在「江山樓」或「蓬萊閣」飲宴之後,再到藝妲間去吃清粥或重整杯盤繼續飲宴,三五知己在藝妲間二次會,夜闌人靜,聽藝妲清脆婉轉歌唱,確實別有一番風味。」

我後來看了侯孝賢的「最好的時光」,其中有一段,舒淇飾演的藝妲與張震那段拘謹壓抑的情愫,明顯是影射當時兼具女詩人身份的藝妲王香禪與連雅堂。

蓬萊閣與民主運動

蓬萊閣最早由淡水石油大王黃東茂獨資興建(黃東茂還擁有一段淡水私鐵),日本戰敗之後,轉手給大稻埕知名茶商陳天來,1957年再以375萬元轉賣給徐傍興醫師(美和中學創辦人),改裝成200床的徐外科醫院,地址整編之後,應該是南京西路163號,現在已經改建成毫無設計質感的商業大樓,當時蓬萊閣的風雅,還來不及憑弔,更遑論被文化局列為古蹟,要比起歷史地位,黑美人大酒家可要略遜一籌。

蓬萊閣經常作為文人聚會場所,也見證了台灣在日據時期的民主運動,1927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兩週年,台北華僑在蓬萊閣舉行紀念會;1928年,林獻堂環遊世界歸來,眾人在蓬萊閣為他洗塵;最重要的指標,則是1928年,蔣渭水為首的台灣工友聯盟在蓬萊閣舉行成立大會,並留下紀念照,門柱長型掛幅,寫著「同胞需團結,團結真有力」。

我外公早年在打狗旗後經營船頭行,也許是經常往來台北大稻埕,戀上蓬萊閣藝妲玉梅,為她贖身,納為側室,聽長輩說,玉梅極美,之後隨家族移居廈門九條巷,後來染上傳染病,紅顏早逝。

知識份子對台灣政權腐敗失望



外公的二弟與三弟,戰後為國府前進指揮所要員,名列行政長官公署秘書與參事,為台籍人士官位最高,那時喪妻的三弟與文化協會舊識陳增全醫師之女在台北成婚,宴客地點就在蓬萊閣,後來我找到1945年12月24日的《民報》,果真有這則結婚啟事,我看了陳柔縉的「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有這麼一段描述:

「大正九年(1920)十月,台北籍的陳增全從東京齒科醫專畢業,直接返台,在台北太平町開設「增全齒科醫院」……」

外公二弟還曾經當選新竹參議員,可惜對戰後的台灣政權腐敗頗為失望,從此遠離台灣,將一手創建的上海東南醫學院遷移至安徽,創立安徽醫科大學;外公三弟則是因為與蔣渭水之弟蔣渭川等人成立「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主張台人治台,被陳儀驅逐出境,228事件過後,為平反奔走,終至絕望沮喪,從此不過問政治,這段過往要當真說起來,還真是Long Story。

從黑美人大酒家談到藝妲,再談到蓬萊閣,免不了又憶及家族長輩與文化協會的種種牽連,屢次經過蓬萊閣舊址,總是興起穿梭時空磁場的企圖,那時藝妲與文人之間的浪漫情愫與台灣民主運動的歷史證據,可不只「酒家文化」一詞敷衍帶過就可以啊!

2007/08/27

謎樣的老屋



攝影‧撰文/米果

原文出處
http://blog.roodo.com/chensumi/archives/3977133.html

看到整棟樓空空蕩蕩,
牆面斑駁發霉,樓下還添了綠色圍籬,
我大概知道了,這建築物,
再活也沒幾天了。
南京西路,重慶北路口,距離消失的圓環頂小吃,不遠。

建築落成時,應該很風光吧,連樓頂加蓋都那麼典雅,不知道風光極盛時期,做什麼行業呢?對面不遠,是蓬萊閣舊址,再往迪化街的方向走,會經過天馬茶房舊址與法主公廟,這一帶,有舊時代風華,生命力強韌,非常迷人。

我不是老台北,對這棟樓的過往,一無所知,但心裡總是懸念,不知哪天再經過,這樓,就不見了,於是每隔一陣子就去幫它拍照。

那建築隔壁,靠近巷口的地方,有個好大的招牌,「圓環旅社」。想起詹宏志先生的「人生一瞬」,提到小時候跟老師來台北參加競賽,投宿後圓環旅社,跟老師去了後圓環吃清粥小菜,這後圓環始終是異鄉人碰觸台北的第一個感覺啊,我自己也一樣。

誰知道這棟建築的身世呢?

PS.本文不開放留言,若有知道這棟建築的身世麻煩到米果的部落格留言,目前已經有不少人在那邊有留言討論了!
http://blog.roodo.com/chensumi/archives/3977133.html

2007/08/22

《第十次導覽報名》探索台灣第一座鐵路隧道-基隆劉銘傳隧道和獅球嶺砲台


台灣第一座鐵路專用的隧道在哪裡?百年前基隆各砲台中最重要的一座砲台又在哪裡?這次我們要一起坐火車去探訪基隆劉銘傳隧道和獅球嶺砲台,瞭解台灣鐵路的興建史和其重要的歷史意義,並登高一同賞遊基隆港全區迷人的秋景。


1896年左右之基隆全景(p.74 重回清代台北車站/台灣閱覽室)

◎集合時間:2007/9/15(六) 13:00
◎集合地點:台北火車站北二門,請勿遲到喔
◎特別說明:請大家在13:00前自行買好火車票,再到集合點集合。買火車票【區間車2166車次】13:19台北->14:05基隆,行駛約46分鐘,車資$43元
◎參加人數:35人
◎導覽老師:
葉言都老師(歷史學專家)
葉老師畢業於台大歷史系、歷史研究所,現在任教於世新大學,時報旅行社顧問,也是台大歷史研究所年齡最大的博士研究生,有多年研究中國歷史、採訪新聞、寫作、在國內外登山與赴大陸出差、旅遊的經驗,也是國內知名的科幻小說作家。由葉老師帶路導覽,必將是一次充滿了歷史、考古、新聞與科幻的旅程,讓您難以忘懷。


放大地圖: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en&t=h&om=1&msa=0&msid=102225836468903487186.0004386ee8125d8315a92&ll=25.127102,121.737485&spn=0.019893,0.021973&z=15&source=embed

◎活動路線
13:00-第一集合點:台北火車站北二門
13:19-14:05 搭火車【區間車2166車次】13:19 台北->14:05基隆
14:05-14:15第二集合點:基隆火車站(自行開車的朋友,請在此與我們會合)
14:15-15:00走路至劉銘傳隧道
15:00-16:00參觀劉銘傳隧道,約1小時
16:00-16:50走路到獅球嶺砲台,此段路是石階上坡
16:50-17:40參觀獅球嶺砲台,約50分鐘
17:40-18:30下山至基隆廟口
18:30-活動結束,請自行到基隆廟口晚餐,自行返家
(會發給大家一份當晚基隆->台北的火車時刻表供參考)

◎活動簡介
劉銘傳隧道
地址:基隆市崇德路底
劉銘傳隧道位於基隆市,又名獅球嶺隧道,為三級古蹟,全長約235公尺,是台灣第一座鐵路隧道,歷史意義深厚。近年整修妥善,但只有週末開放,是關心台灣歷史古蹟者必到之處。劉銘傳隧道主要的工匠多係徵調兵工,另又聘請了數位英、德工程師為顧問,根據當時的文獻記載,因為地層土質複雜,北段為堅硬的岩石,南段為潮濕的軟土,開鑿極為困難;該隧道雖然埋身在林蔭樹叢間,但卻是在台灣鐵路興築史上,有著其重要的意義。
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103854.html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108.html

獅球嶺砲台
獅球嶺砲台雄據基隆港口底部,是基港諸砲台中最重要的一座。中法戰爭時曾失陷,其中尚有防禦政策的見仁見智之爭。登臨此地,基隆港口全在腳下,展望極佳。獅球嶺砲台為市定古蹟,興建於清光緒十年,當時因安南問題,法軍進犯台灣,為了加強鞏固海防,因而在基隆地區設立了幾處砲台,而為於基隆港南方的獅球嶺,因其高度為基隆諸砲台中較高者,視野良好,故必能有效控制全港。砲台主要的結構建材為山岩,雖歷經百餘年,其構造仍然堅固異常,為清末小型砲台僅存的代表,其本身所擁有的歷史價值非凡,且因其居高臨下之利,登高山頂,基隆港全區的景色盡收眼底。
http://tour.klcg.gov.tw/b/b01_01.asp?sid=4&id=26
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175.html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029.html

◎注意事項:
因行程多為階梯,請大家穿球鞋或運動涼鞋為宜。夏日炎炎,請大家帶足夠的飲用水和做好各項防曬措施,另請帶雨具(雨傘或輕便雨衣皆可)、手電筒。

◎報名方式:同以往一律用 email 報名,請 email 到 ok@writers.idv.tw 寫上參加人數,並請留下行動電話號碼,我們會再發簡訊提醒當日活動,若有任何更改也方便聯繫。

◎報名成功名單:
1. 海豚飛
2. 3. 4. 5. 阿斯奴+瑞爾宋+小毛+囿任
6. Tony
7. 孟娟
8. 9. 10. 11. 淑華 *4
12. 13. Joe*2
14. KC
15. 16. 黑社惠 *2
17. 18. armpkimo *2
19. 20. 21. 懶人查+MODA+森林 [取消報名]
22. 蜻蜓
23. 24. 楊老師 *2
25. 26. Austine *2 [取消一人]
27. 28. 美雲*2 [取消報名]
29. 30. Jenny+保力打B [取消報名]
31. pabi
32. photoless(小梁)
33. 34. 玉玲 *2
35. Dalston [取消報名]
36. 瓶子
37. 藝珊 [取消報名]
38. 悠揚詩篇
39. 40. 41. 洋蔥寶貝*3
42. cherry
43. dimon
44. Barbie

2007/08/07

《探索人文地理雜誌》圓環物語


上上次的導覽活動本來是要帶大家去圓環附近散步,活動的方式如下網址連結。後來因為下雨,我們全部改成室內的行程,去參觀當代藝術館及蔡瑞月舞蹈社這兩個古蹟,剛好可以走地下街連結起來。

《導覽活動》舞過一世紀古蹟散步
http://ok.writers.idv.tw/2007/05/blog-post_16.html

本來跟泛亞文化凹了幾本雜誌當活動結束後抽獎,他們公司的編輯又好心的幫大家影印了圓環物語這個專欄給大家,讓所有參與者都有資料,因為當日活動變更,所以這份資料就壓著直到這次到王有記茶館辦第九次導覽活動分送給來參加的人。但是這次活動跟上次活動預計的人數不相同,導致有很多人沒有拿到,於是我就想直接放在網路相簿讓大家直接瀏覽,這樣就不需要再浪費紙張了。


版權所有:泛亞國際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b-a.com.tw(網頁製作中,這個網站並不是探索雜誌專屬)

今日聯絡了泛亞文化,他們老闆很慷慨的同意我把部分內容放在網路上,2007年1月號的第五期雜誌專題是前進老台北,小主題有三項:圓環物語、後車頭ㄟ海海人生、再造大同新生活,我主要是掃描了圓環物語這個小主題。

這本雜誌製作的十分用心,每個主題還花費很多人力採訪,不但如此還有插圖插畫來還原當時的街景,採訪人員還訪問的店家真多,還找了各界人士來發表意見,是一本負責任用心的雜誌,目前已經發行12期,我(水瓶子)自掏腰包已經訂閱一年,若大家有興趣,可以直接打免費電話去詢問,電話:0800008218。

1. 若要清楚的看到文章內容,可以點上面的圖進入相簿後,在單圖模式按下放大鏡的按鈕,就可以看到。
相簿網址: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writers.idv.tw/lVBArB

2. 若是螢幕解析度夠大的話,直接按下 [SlideShow] 投影片模式,也可以清楚看到字。
SlideShow 模式: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writers.idv.tw/lVBArB/photo#s5095032980994475618

3. 要完整列印的話,請下載 picasa 的相簿程式安裝後,在相簿左方有個 Download Album 的連結,直接按下去後,該相簿全部的照片就可以下載到個人電腦了。
下載網址:
http://dl.google.com/picasa/picasaweb-current-setup.exe

這幾次導覽辦下來,真的要感謝很多義工自發性的幫忙,有些人就主動找資料、整理資料、影印資料,幫忙拉親朋好友來,或者人員來報名的時候主動招待、提供獎品等等,所以這些活動聯絡舉辦起來也很快樂。下個月的活動將由 Frances 主辦,目前在規劃討論行程,也希望大家的協助,未來希望能夠雙周就都有活動,讓更多人來認識我們成長的土地。

2007/08/05

《第八次導覽紀錄》在台大,我看到令人感動的熱情!



照片‧撰文/小花

上星期六北上參加圓環文化工作室辦的台大校園巡禮,雖然在夏日炎熱的午後,可是仍有不少朋友參加,導覽的葉老師和黃老師,讓我們感受到他們對台大和古蹟的熱誠,真的很感謝他們的講說,讓我對台大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在這次的活動,不只導覽老師的風采讓人著迷,台大校園也讓人讚嘆,其中我們也看了一部名為"衝破原子核"的記錄片,這部片子讓小花感動不已,也是今天這篇文的主題。我想關於台大的歷史、建築、環境...讓功課作不多的小花來寫,還不如讓其它更認識台大的朋友來寫!那我不如就來寫一下從沒寫過的影片心得吧!

本來我以為我們要看的影片是有關台大建築或是建校的相關歷史,沒想到卻是一部原子物理相關的記錄片,下面我先引用一下台大校訊的形容:

[衝破原子核]三個原子阿公帶你深入物理世界見證台灣物理史上燦爛的一頁...
[衝破原子核]是一部見證台灣第一座加速器與與重建過程的紀錄片,忠實紀錄重建團隊復原子核實驗室的過程...

http://host.cc.ntu.edu.tw/sec/schinfo/schinfo_asp/ShowContent.asp?num=853&sn=6752

起先,小花看到這部片子的名稱時,直覺好像怪怪的耶!我們不是要來看台大校園嗎?怎麼看起原子物理的記錄片了?不過,葉老師的開場白卻引起了我的興趣,全亞洲第一個完成直線加速器原子核分裂的實驗竟然是在台大完成的。不要說我們不知道,連身為台大人的葉老師也不知道,這就讓我好奇當年台大是如何完成這麼先進的實驗了。

記錄片中讓我們看到當年日本人如何在曾是帝國大學的台大作這個實驗,直到日本人退離台灣後,幾個優秀的台大人如何的自我摸索來繼續這個艱難的工作。讓人驚訝的是,後來的實驗是在戰後艱困的環境下,由一位教授帶領著2位技師所完成的不可能的任務。不過這些都只是讓小花驚訝而已,真正讓小花感動的是片中這幾位先進們,在重建當年實驗設備時所做的點點滴滴。

曾是英俊帥氣的熱血青年,如今已是八十幾歲的阿公,可是在談起喜歡的物理和工作時,那種眉飛色舞的表情,大概是世界上最燦爛的笑容。而在重建的過程中,阿公們忍受著病痛不怕辛苦的勞心勞力,實在讓人動容,尤其是當中有一幕是一位阿公耐著高熱吹著實驗用的玻璃,另一位阿公拿著手巾在一旁幫忙擦著他佈滿汗水的臉龐。是怎樣的熱情讓他們願意忍受這些不便?是怎樣的友誼讓他們看起來仍然默契十足?而加速器重組完成後,阿公們興奮的表情,讓熊掌形容是"朝聞道,夕死可以!",這些都讓我感動不已。

而在這部片子裡我也看到了,只要有一技之長,就不怕沒有發揮的空間,這是我對從事教育工作的熊掌的感言,現今的教育,是否太乎視了這些技職教育呢??不過這個話題太難了!不是我們這種小小民眾所能改變的。

看完這部片子後,這3位阿公的笑容和汗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這些感動真的很難用言語來形容,不過我覺的,這3位可愛可敬的阿公,真的是台大之寶啊!而他們更是台大歷史上亮麗的一章!

其他朋友的部落格相關連結:



若有朋友有紀錄,而我遺漏的連結,麻煩請在此留言告知

2007/07/19

《第九次導覽報名》從清領到日治--探索台北建城故事(滿)


因天氣炎熱這次導覽活動在室內舉行,請蘇碩斌老師幫我們解說,並放映相關紀錄片片段及台北的老照片,最後請王有記茶行老闆幫我們介紹大稻埕茶業的歷史及茶葉的製作過程,活動結束後可以分組去寧夏街夜市大快朵頤,期待大家有所收穫。



◎時間:2007.8.4(六)15:00-17:30
◎地點:王有記茶行(重慶北路二段64巷26號朝陽公園旁)地圖連結
搭捷運至中山站約步行10分鐘
◎費用:每人100元場地茶水費用
◎流程簡介:
1.蘇老師是台大社會學博士,現任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偏好都市、空間、文化、媒體等議題,關注現代社會的行程,目前正在進行台灣的觀光社會史考察。我看了蘇老師的書:看不見與看得見的台北,知道他的研究從清朝對台的管理政策,一直到日治時期的轉變,然後接受西方的文明洗禮有深刻的研究,請他來解說這段歷史的故事是最洽當不過了。(75分鐘)

講綱如下:
一、臺北在不同時代的意義
二、清代的台北三市街的演變(艋舺、大稻埕、城內)
 1 國家看不見的地方社會
 2 紳商統理的地方社會
 3 不能在數目字上管理的地方社會
三、日治時代一個台北市的形成
 1 臨時土地調查做了什麼
 2 六次重要的都市計畫
 3 現在我們熟悉的臺北市之出現

可以讓我們想想台北市的出現,是不是佷多人聚在一起而形成?還是現代國家摧毀傳統地方社會的統治能力操演?

蘇老師功力深厚,透過具體生動的歷史事例,抽象的分析變成活潑有趣的故事。在優美筆調下,全書訴說一個你我所不知道的台北「前世今生」。原來生物學、統計學、地圖、戶口名簿……,這些耳熟能詳的事物,竟密藏著眾多台北的身世!


http://www.anobii.com/books/01489c4c832c61d43e/

2.找了一些台北古城的歷史照片,跟人物攝影,還有放映一些紀錄片的片段,讓大家回味並想像一下當年的生活。(45分鐘)

3.王老闆樓下有一些製茶的器具,並且請王老闆解說一下這一百年來茶葉的歷史。(30分鐘)
http://www.wangtea.com.tw

這次的活動要感謝豬小草,他聽過蘇老師的演講,內容精采風趣,非常適合我們的導覽活動,所以介紹給我,與蘇老師 email 往返,他一口就答應了要來幫忙分享他的研究心得。而王老闆的場地很適合,他也一口就答應我的建議只收一個人100元的場地及茶水費用。

◎報名方式:一樣用 email 報名,請發 email 到 ok@writers.idv.tw 請寫參加人數,若留下行動電話號碼,我們會再發簡訊提醒當日活動狀況。

◎報名成功名單:
1.2. 懶人查*2
3.4. Freya*2
5.6. 幸運貓*2
7.8.9.10. 靖華*4
11. Sam
12. Birgit
13. Carol
14. 蜻蜓
15.16. ned*2
17. KC
18.19. 莎莎+大呆
20. 薄荷
21. Iris
22. 森林
23. Yellow
24. 臭大胖
25. ESLITEBEAR
26.27. 樂得, 阿巴雅
28. Freya+1
29.30. Tenz*2
31. 英傑
32. 奶爸
33.34. 陳謙*2
35.36. judy+tobey
37. Ivy (KC的朋友)
38.39. 快樂雲*2
40. 陳碩
41.42. 吳先生+吳太太
43. Zero
44. Jessup
45. Yinghui
46.47. fiona*2
48.49. sebrina*2
50.51. crystal0812*2
52. 雅文
53.54. 馨文 + Vivien
55. Augustine
56. kaku
57. 社大特助
58.59. CY*2
60.61. tessar*2
62.63. 長凱*2
64. johnyi
65. 清香
66.67. Sarah*2
68.69. 阿斯奴*2
70. 巧媛
71. Penna
72. 深果凍
73.74. ltung*2
75.76.77 vivianwu*3
78. Margueritte
79. 咸夙
80. liangcw
****** 滿 ******

2007/07/01

戀人們永遠的波麗露



有著親和力滿分的微笑總管

文/攝影:銀色快手
http://angellatears.net/

推開門走進波麗露餐廳,舊日時光就像封藏許久的醇釀,醉人的芳香迎面撲鼻而來,滿室的溫馨把我們帶進老台北的回憶裡。這裡是1934年的大稻埕,位於民生西路上靠近延平北路口的波麗露,是通往美好年代的任意門,她的歷史在許多老一輩的朋友間傳頌著,紀錄片《跳舞時代》認識了她的絕代風華,更傾心於她浪漫的傳奇故事。

與國際接軌的台灣音樂時代

「阮是文明女,東西南北自由志,逍遙佮自在,世事如何阮不知。阮只知文明時代,社交要公開。男女雙雙,排做一排,跳狐步我上蓋愛……」這是1933 年古倫美唱片發行的台語流行歌曲《跳舞時代》,輕快的舞步加上前衛的思潮,當時的台灣正與國際社會接軌,同步接收最新的資訊,前景一片光明的摩登年代。

不免讓人聯想到電影《揮灑烈愛》故事中的女主角墨西哥女畫家芙烈達‧卡蘿,和她的愛人同志、政治家、藝術家、詩人、小說家、音樂家齊聚一堂,開懷暢飲,忘情舞蹈的社交風情。而台灣新女性獨立自由的特質,也在七十八轉的黑膠唱片中保留了最真實的心聲。

紀錄片中,歌手愛愛小姐和古倫美亞的工作同仁餐敘的地點,正是波麗露西餐廳,聽她如數家珍把台灣流行歌曲幕後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文人雅士的波麗露、衣香鬢影的波麗露、戀人約會的波麗露、充滿歷史光澤的波麗露,無數的想像畫面在我腦海接連不斷地綻放出鮮豔的花朵。

踏入波麗露,進入時光隧道

當下我決定帶著心愛的女友迅速步行至中山北路,攔下計程車吩咐運將把我們載往波麗露餐廳,熱心的運將停在圓環邊的紅燈前,聊起了圓環昔日的熱鬧與今日的寂寥,語帶唏噓地慨嘆著,對市府的決策不彰也頗有微辭。說著說著,波麗露出現在車窗旁,能夠來到營業至今仍屹立不搖的百年老店,好像回到阿公阿媽那個年代,重溫老台北人的繁華舊夢。

奇妙的是,我們明明初次踏進這裡,卻好像以前曾經來過似的,無比雀躍的心情著實筆墨難以形容。波麗露毫無矯飾的餐具、老牌調味料,餐桌的擺設和穿著潔白制服的服務生,使我想起小時候節儉的爸爸,難得帶家人前往國軍英雄館附設西餐部用餐的畫面,菜色相當豐盛且奢侈的台式西餐,沒想到竟然能在波麗露再次品嘗這難忘的美味,我幾乎掉進了時光漩渦中!雖然很多新鮮人對此評價不高,我反而慶幸能來到這樣的老地方,重新找回童年的熟悉感而心存感激。

永遠的戀人--波麗露

配合著古典音樂的旋律,1933年由拉威爾譜出的名曲《波麗露》帶給我的感覺正是如此,靜中有動,柔中帶剛,在昏黃的吧台前,一名女子忘情扭動她的身軀,節奏由慢而快,眾人的目光全聚焦在她的身上,她撩人的舞姿,性感的肢體語言,迷情的眼波流轉,讓你不得不臣服她的魅力,就像1934年創立的波麗露西餐廳,在台北人的心中永遠傳唱著浪漫的樂章。(編輯/水瓶子)

波麗露地址:台北市民生西路314號
《跳舞時代》紀錄片
http://www.taiwanesevoice.net/viva/

2007/06/17

《導覽活動》台大校總區歷史建築(已滿)


2007.6.26 更新,因為我們插入了一段台大當年的紀錄片,是1934、1948年物理系兩次以直線加速器擊破原子核的往事,所以時間提前一個小時集合,集合地點不變。


照片/老夫子姐姐提供

◎集合時間:2007/6/30(六) 14:00
◎集合地點: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新生南路口)校門口
◎參加人數:35人
◎導覽老師:

  • 葉言都老師(歷史學專家)
    葉老師畢業於台大歷史系、歷史研究所,現在任教於世新大學,中國時報旅行社顧問,也是台大歷史研究所年齡最大的博士研究生,有多年研究中國歷史、採訪新聞、寫作、在國內外登山與赴大陸出差、旅遊的經驗,也是國內知名的科幻小說作家。由葉老師帶路導覽,必將是一次充滿了歷史、考古、新聞與科幻的旅程,讓您難以忘懷。
  • 黃建忠老師
    政大宗教研究所畢業,想在一個純學術、沒有宗教色彩的學習環境中,獲得較通盤、客觀的宗教知識,以印證旅行途中的所見所聞,讓異國風情更為鮮活立體。黃老師對日式建築以及台大人文歷史有深刻的體驗,導覽當時一定可以帶給大家豐富的體驗。

◎導覽路線:
傅園→歷史系館(文學系館)→舊總圖→傅鐘→行政中心→共同教室→ 地質系館看紀錄片50分鐘→農產品福利社→總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總圖書館→共同教室→醉月湖→普通教室→洞洞館→農業陳列館。


放大地圖: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en&msa=0&msid=102225836468903487186.00000112519e05534dfaa&ll=25.017445,121.537113&spn=0.013028,0.020084&t=h&z=16&om=1

查普特黑板 ★《導覽活動》06.30 台大校總區歷史建築
http://www.wretch.cc/blog/chapters&article_id=13924001

這次活動同樣請大家 email 到 ok@writers.idv.tw 報名,若 email 內提供您的手機號碼,我們會在前一日發簡訊通知,活動有任何更改也方便聯繫,並感謝老夫子姐姐的大力幫忙。

◎報名人員:
1.2.3.4. 査普特,Moda,?,?
5 ting
6.7. 小花, 熊掌
8. 雅琦
9.10. 黑社惠,樹
11. 海豚飛
12.13.14.15. Sophia*4
16.17. 樂得,阿巴雅
18. armp
19. kristen
20.21. 快樂雲*2
22.23. Bryan*2
24.25. 小梁*2
26.27. 銀色快手, 小冰
28.29. judy*2
30.31. Enrica*2
32.33. 育欽*2
34.35. 怡君,津儷
36.37. shalotteou*2
38. crystal0812

*********** 滿 ***********

2007/06/15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及參與導覽部落客文章連結整理



2007.5.11 蔡瑞月舞蹈社
相簿:http://picasaweb.google.com.tw/writers.idv.tw/20070502

這個地方是1999年變成市定古蹟,所以這幾年來我一直有來此想要拍照,但是總是鐵皮圍起來,好不容易在今年的母親重新開幕。

 和你相約的日子到了
我在龍眼樹下 等你時
 手持著一朵玫瑰
泡泡機正吹奏著魔幻的音符
輕風飄過

開幕的前兩天參加了『月夜越美麗‧部落客夜玫瑰古蹟』的活動,看到了兩場精采的表演,是蔡瑞月老師在1946年編的印度之歌,以及1953年首演的傀儡上陣,這兩部戲看了簡單易懂,舞蹈張力很大,我很怕他們在跳躍的時候頂到屋頂。然後也品嘗到了原先在舞蹈社隔壁的最後華爾茲咖啡廳的食物,由於以前沒有來過這個地方,所以比較不出來是否原味重現,但是咖啡館的經營老闆真的十分的認真。

我去參加開幕後,又跟基金會的兩位義工見面,一方面是圓環文化工作室的導覽行程,一方面也是想多了解,當日他們與蔡瑞月的兒子雷大鵬先生訪談,弄到了很晚還跟我聊天,我實在很不好意思!但是看到兩位義工侃侃而談,對這邊的感情溢於言表,是我無法描述的。

  • 1983年,因外國知名舞蹈家來台演出特別指定蔡瑞月來表演,這個故事其實就是蔡瑞月與詩人雷石榆熱戀、結婚、牢獄的故事,但是卻被改名成『龍宮奇緣』,而且演出人蔡瑞月及兒子雷大鵬都被換掉,所以母子兩人移民澳洲。
  • 1994年,這邊本來是要蓋捷運的行控中心,透過蕭靜文舞蹈劇場發起的24小時接力演出的活動,把這個地方保留下來。
  • 1999年,市政府在此地規劃台北舞蹈之家的高樓,要完全拆除日治時代建築,規劃一二樓最為舞蹈用途,經過古蹟學者的建議,此地被保留成台灣舞蹈史的歷史空間。
    隔日,一把無名火燒了這些建築,但仍澆不熄重建舞蹈社的信心。
  • 2003年,這塊地方經過漫長的競圖、審議、重建過程終於完成,看到了建築的實體。
  • 2005年,蔡瑞月辭世。
  • 2006年,蔡瑞月文化基金會取得委外經營權,該地仍不能使用。
  • 2007年5月,開幕。


對我來講,蔡瑞月的一生曲折飄搖,但透過舞蹈的表現又那麼堅忍而確定的性格,古蹟的背後並不是建築,而是真實的台灣舞蹈史文化。

相關網站:
維基百科--蔡瑞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4%A1%E7%91%9E%E6%9C%88
蔡瑞月舞蹈社重新開幕
http://ok.writers.idv.tw/2007/05/blog-post.html
蔡瑞月文化基金會部落格
http://blog.roodo.com/moon_dance2006

參與導覽部落客文章連結:
  1. 黑社惠的心靈染房:圓環文化工作室之旅~~舞過一世紀古蹟散步
    http://tw.myblog.yahoo.com/jw!4YtAOJKRQkJIPQ.AkXw30w--/article?mid=9817
  2. 一葉-Joe的生活印記[紀錄片,導覽,台北] 從「跳舞時代」找到台北城的記憶拼圖
    http://tw.myblog.yahoo.com/joe-travel/article?mid=4928
    一葉-Joe的生活印記(相簿)
    http://tw.myblog.yahoo.com/joe-travel/gallery?cfid=121&post=%E7%99%BC%E8%A1
  3. 傑利的旅遊筆記:當代藝術館‧蔡瑞月舞蹈館‧午後的藝文活動
    http://www.wretch.cc/blog/jerrynote&article_id=10795917
  4. 盒子家的窩在Pixnet:[台北]蔡瑞月舞蹈研究社
    http://blog.pixnet.net/pigbank/post/5203449
  5. 冰釀玫瑰:舊愛台北:O, Bolero!
    http://angellatears.net/archives/565
  6. BART的Neverland【Taiwan PaPaGo】漫步台北城~當現代藝術遇到舞蹈
    http://www.wretch.cc/blog/bart1&article_id=9798668
  7. 莎莎公主遊樂園:[認識台北] 當代藝術館.流行的意外
    http://blog.pixnet.net/sallysoup/post/5490999
    莎莎公主遊樂園:[認識台北] 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社
    http://blog.pixnet.net/sallysoup/post/5496090

2007/06/10

《跳舞時代》風華年代的殞落與一個年代的開端


文/水瓶子


官方網站
http://www.taiwanesevoice.net/viva/

看過無數的紀錄片,大部分會故意讓人熱淚盈框,這部片我看了好幾次,引發了我懷舊的氣息,雖然有描述到二次大戰台北城內被美軍轟炸,但是重點還是那個台灣製作唱片水準與世界同步的豪情,讓我多少了解了一些那段課本上讀不到的歷史,片中對白也帶來了不少的歡樂。

記得小時後家裡有台黑膠唱片的放音機,是媽媽的嫁妝。讀幼稚園小學的時候經常裝病不上學,一個人留在家裡就是聽唱片,回到媽媽的娘家,舅舅還有不少爵士樂,聽黑膠唱片還有個大喇叭,低音非常的震撼,如今回想起來,好像不少就是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出版的。

這部紀錄片其實大部分在講這家唱片公司的故事,愛愛、純純就是當年最紅的歌手,一開始經由收集黑膠唱片成癡的阿城帶入這個故事,藉由愛愛阿嬤口述當年的風光過往,可以讓大家想像『維新世界,自由戀愛』這兩句話當時日治時期的開放程度。

後來日本在二次大戰期間在世界各地引發了戰端,所有的歌曲軍國主義化,而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的辦公室被美軍轟炸的流彈打到,因為黑膠唱片材質很容易燃燒,所以大火燃燒不止,而後公司就沒落了。

看這部片可以聽到1930年代日本風的歌曲,也可以聽到當時台灣人自己創作的台語歌曲,透過日本在台灣舉辦的台灣博覽會,漸漸地把曲風傳回日本的種種過往,我也是看過了這部片後,在南京東路、重慶北路口的建成圓環亂晃,又經過迪化街、延平北路追尋那段往事,在台北城的衡陽路、重慶南路去找古倫美亞唱片公司的舊址,但其實那些遺跡都已經不在,那段時代只在老人心中的記憶,永遠留下的是那些美麗的歌聲。

台灣的音樂這幾年來其實已經反攻了大陸,我每趟去中國,總是聽到大學時代流行歌手的聲音,這部片其實只是個跳舞時代的開端,台灣曾經走上過國際舞台,而今,我們應該更有自信在國際社會中努力。

2007/06/07

《導覽活動》舞過一世紀集合地點及路線更改,風雨無阻


由於近日梅雨季節,怕在街頭散步不方便,全改為室內參觀行程,請原報名朋友記得前來參加,詳細內容如下。這次活動有很多贈品,請大家踴躍出席。



集合地點:長安西路39號台北當代藝術館門口
時間:2007.6.9 星期六 14:30 (請準時)

導覽路線圖
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TW&msa=0&msid=102225836468903487186.00000112519e05534dfaa&om=1&ll=25.054987,121.519196&spn=0.01351,0.023732&z=16

  1. 14:30-15:30→當代藝術館,特別請到藝術專家及日本同步口譯為我們導覽,目前展覽有流行的意外(胡朝聖)、宇宙主義及2007台北電影節~台北主題獎展覽,大型物品要寄放在寄物櫃,館內禁止拍照。相關規定請按下面網址
    http://www.mocataipei.org.tw/_chinese/2_visit/2_visit.asp
  2. 15:30-16:00→中山地下街:看同學在此練舞,並且逛逛地下書街
  3. 16:00-18:00→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參觀並請基金會義工導覽介紹,觀看相關舞蹈活動與紀錄片,這次活動是與蔡瑞月文化基金會合辦,感謝他們提供活動內容。
    http://blog.roodo.com/moon_dance2006
  4. 18:00→若天氣許可,結束後步行到寧夏路夜市放牛吃草

特別說明:室內行程會有費用產生,活動結束後統一收取,1人約240元左右。除了當代藝術館內禁止拍照外,其他地方皆可拍照,但注意若有舞者入鏡請徵求同意。

2007/05/16

《導覽活動》舞過一世紀古蹟散步(因雨行程更動風雨無阻)


2007.6.8 更新
新的行程網址
http://ok.writers.idv.tw/2007/06/blog-post.html

這個路線我想了好久,要找誰來導覽好像都不適合,既然最近熱門的話題是,那我就想辦個這樣的導覽活動吧!


蔡瑞月舞蹈社老照片翻拍

時間:2007/6/9 星期六 14:30
集合地點:建成圓環中間(重慶北路、南京西路口)
散步路線:(詳細路線請點入網址如下)
http://maps.google.com/maps/ms?ie=UTF8&hl=zh-TW&msa=0&msid=102225836468903487186.00000112519e05534dfaa&ll=25.054987,121.519196&spn=0.012888,0.020084&z=16&om=1

  1. 建成圓環周邊好吃的小吃
    【三元號】齒頰留香老氣味
    http://ok.writers.idv.tw/2007/03/blog-post_06.html
    【龍緣號】找尋傳統雞捲美味的緣分
    http://ok.writers.idv.tw/2006/10/blog-post_115985514680403695.html
    【小巷亭】平價日本料理,隨手的幸福感
    http://ok.writers.idv.tw/2006/09/blog-post_19.html
    【小春園】香傳百年,簡單就好
    http://ok.writers.idv.tw/2006/09/blog-post_115803233371953796.html
    【圓環麻油雞】美味傳承三代
    http://ok.writers.idv.tw/2006/09/blog-post_05.html
    【萬福號】走訪圓環古早味萬福號,移師重慶北路再出發
    http://ok.writers.idv.tw/2006/08/blog-post_30.html
  2. 五金百貨批發老街
    【華亭街碗粿】念念不忘的碗粿香
    http://ok.writers.idv.tw/2006/08/blog-post_28.html
    【苦茶之家】蜜芋頭
    http://ok.writers.idv.tw/2006/10/blog-post_31.html
  3. 繁華歌舞廳
  4. 當代藝術館(舊市府,建成國小古蹟活化的好範例)
    http://www.mocataipei.org.tw/
  5. 舊衛生局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7%BA%E5%8C%97%E5%B8%82%E6%94%BF%E5%BA%9C%E8%A1%9B%E7%94%9F%E5%B1%80%E8%88%8A%E5%9D%80&variant=zh-tw
  6.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B1%B1%E5%9F%BA%E7%9D%A3%E9%95%B7%E8%80%81%E6%95%99%E6%9C%83
  7. 前美駐台領事館(光點)已經申請非商業可以拍照但請注意不能採草皮跟閃光燈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9%8D%E7%BE%8E%E5%9C%8B%E5%A4%A7%E4%BD%BF%E5%AE%98%E9%82%B8
  8. 馬偕公園
  9. 捷運地下街青少年舞蹈
  10. 蔡瑞月舞蹈社(基金會導覽30分鐘)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4%A1%E7%91%9E%E6%9C%88
  11. 相關紀錄片放映活動(洽談中)

目前不打算找導覽的老師,但是非常歡迎來報名的朋友可以就自己的專長,例如:攝影、寫作、美食、生活等觀點,可以在導覽途中拿大聲公跟大家分享,當然我很怕大家會有壓力,其實不想拿大聲公講也可以,幫忙準備書面的資料e給我,或是有其他建議都可以在此留言,我將這個活動定位為假日朋友一起散步、拍照、談天的聚會。

同樣的我們會限制報名的人數,目前開放30人報名,保留5名給要使用大聲公的人,用 email 報名 ok@writers.idv.tw,報名成功的名單會更新在本文下方。

大聲公人員:
1. 海豚飛
2. Birgit
3. Frances

報名人員:
1.2.3. Amber,Sonya,eva
4.5.13. 懶人查+MODA+森林
6.7. 莎莎+大呆
8. Jennifer
9. [取消報名]
10.11. 樹+黑社惠
11.12. BART+老婆
14.15. Birgit兒子+老公
16.17. 盒子+兒子
18. 傑利
19. 薄荷
20.21.25. 凱文*3
22. Erica
23.24. [有事情取消]*2
26. felicityC
27. ting蜻蜓
28. Sabina
29. 孟家
30.31. Joe+Dodo
32. 小籃子
33. 雅柔
34. 銀色快手
35. CGS
***滿,我又超收兩個同學了

2007/05/15

蔡瑞月舞蹈社重新開幕


用妳的身體舞動詩的行句
以妳的手與腳開出一朵一朵紅色玫瑰花
一滴一滴血一片一片花瓣在心靈的雪地上
用來溫熱用來活化我們的國度
復活死滅的人生
(摘自詩人李敏勇〈舞動的人生--紀念舞者蔡瑞月〉20070513)


老照片翻拍

文/簡余晏

中山北路的巷子裡總讓人有寧靜的感覺,走進中山北路二段四十八巷,大片草皮、籬芭上泡泡機吹著泡泡,龍眼樹圍繞日式木造屋舍。台灣現代舞之母蔡瑞月老師1953年創辦「蔡瑞月舞蹈研究社」,這裡寫下了台灣艱辛歲月中的一頁舞蹈史。站在綠草如茵的院子裡,四周的高樓名店、繁囂的城市、以及1953年至今的分秒歲月,彷彿都凝視著此刻院子中的我們。

前年此時,我曾與蔡瑞月舞蹈社的蕭渥婷老師廣播連線,談蔡瑞月的人生故事及活動種種。

去年此時,我一步一步走過中山區,經過舞蹈社,還曾經天真的希望借一下整修的院子辦選舉活動。



今年此時,我參與這一場舞蹈社開幕活動,遙想著1953年時的54年前,蔡瑞月老師初到這個日式建築裡,在草皮與木地板間旋轉尋找人生的答案。

原本以為是地方活動,但,有點訝異,看到過去十餘來在各個場域認識的各方朋友,竟然在草坪上相逢。每個人的人生都是在偶然中前進吧!

1937年時16歲的蔡瑞月就到日本追隨名舞蹈家石井漠學舞,隨石井漠、石井綠舞團南洋勞軍,過北越、雲南、緬甸等地演出數百場。而蔡瑞月的人生所展現的正是崇尚個人,自由主義,熱情與意志力的精神。

1947年她在中山堂表演轟動一時,與詩人雷石榆成婚後因為雷石榆1949年被以匪諜罪名驅逐出境,兩人因為來不及抱兒子同行而緣斷基隆港,從此分離直到四十五年後髮已斑白才聚首,之後蔡瑞月也被送往綠島三年。

1953年起,蔡瑞月來到這中山北路開設「中華舞蹈社」,卻因為曾是政治犯備受刁難,不能出國演出,1981年官方還要求蔡瑞月退出雷石榆好友馬思聰邀約的演出,舞蹈社曾因捷運施工而將被拆除,在當時台北市長陳水扁堅持下保留。

1999年在幾經爭取下蔡瑞月舞蹈社被指定為古蹟,卻立刻遭縱火焚毀,2003年才告復原,並且以委外招標的方式經營,其間委外招標的過程更一度被他人違法取得,處處黑手,每一步都是在爭取後才找到生機。



此外,馬英九特別費事件發生後,2006年11月17日馬英九辦公室秘書匯款600萬元予11個公益團體,蔡瑞月文化基金會為此發出聲明感謝馬英九市長,並表示未對外透露捐款訊息。

蔡老師的人生故事處處遺憾,但她總在轉身處留下美麗背影,1994年她與分隔45年的夫婿雷石榆在中國保定車站重逢,昔日才子佳人已成老叟老嫗,人生行到八十歲,雷石榆已再婚,他倆在一同散步的十分鐘路程中唱歌隨興舞起,歲月已老又能如何?才子佳人的故事在此停格。



2007年5月13日母親節的午後,我望著舞蹈社院裡的茂盛的龍眼樹,金黃色的陽光灑下,猜想這株大樹種下的日期可能也在數十年前,或許曾見證蔡老師年少的故事,七彩的布條在藝文界與政壇人士共同拉扯下重新開幕。回想這舞蹈社的故事,白色恐怖讓她與夫婿一生只有兩年相聚、終身別離,三年綠島生涯讓他長年被政治監視,藝術表演被長年打壓剽竊,她還曾演出「傀儡上陣」來應付當權者,晚年舞蹈社祝融再遭受政治二度傷害,直到今日,這些加害者還逍遙法外,而我只能在此遙想蔡瑞月老師的一生。

人生的故事不能重來,望著滿園的朋友以及玫瑰花、泡泡,人雖然多,但四十八巷依舊有著寧靜的氛圍,或許是舞者的步伐給我的穩定與信念吧,我相信蔡瑞月的精神終能不斷重生,時代已過去了,過去永遠無法忘記,而未來已然來臨。

更多其他有關蔡瑞月舞蹈社的網址連結:
http://blog.roodo.com/moon_dance2006/archives/3251705.html
http://swalk.blogspot.com/2006/09/on-air-like-monster-dancing-in.html

2007/04/29

《導覽活動》北投導覽活動心得及文章彙整


首先要謝謝大家的熱情參與和幾位朋友們現場的支持與協助。這次的活動是Joe第一次主辦,怕有人落隊,怕有人需要什麼協助之類的,實在無法分心聽老師說些什麼,就有賴大家精彩的圖文介紹。請大家在自己的部落格po好文章後,用mail或留言告知一聲,Joe會盡快整理在本篇彙集當中。以下先就我所認識的北投和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


*北投樹下的黃色小花/攝影‧Vincent
http://www.wretch.cc/blog/vin1070

文/Joe

北投,一個從大學時代讓我魂牽夢縈的名字。從大學宿舍的陽台可以清楚地眺望北投山色,曾經在一個雨後的深夜遠眺閃爍清亮燈火的北投夜景,青澀地寫下「今晚清明關渡,遙想昨日濃艷北投」的句子。

對北投的初認識是小時候,爸爸的朋友聚會最常跑的就是北投。那是朋友間的家庭聚餐,男人們天南地北把酒談天,女人們嫌酒杯交恍太過狼籍,則另外一桌輕鬆聊著生活,小孩子坐不住,總是吃過幾道菜後,就一群蘿蔔頭在包廂裡玩了起來。那卡西則是北投餐宴必備的娛樂項目,吉他手、鍵盤手還有一個鼓手,就是小小樂隊,再加上一位女性歌手,這就是那卡西的基本組成。

印象中,那卡西最常唱的歌不外乎是一些經典國語或台語老歌,例如:榕樹下、青春嶺、雨夜花……,我可以對一些國台語老歌的旋律朗朗上口,大概就是這麼耳濡目染來的吧。隨著歌唱旋律的不同,倫巴、吉魯巴、探戈……,叔叔伯伯們也會趁著酒意,一把拉起在旁邊聊得愉快的另一半,來上一段交際舞。從小雖然看著大人們跳舞,卻沒學到半點。

硫磺溫泉蛋燙手,開心又難過

對於北投,小時候有件重要的回憶,就是煮溫泉蛋,是件又愛又怕的事。每到地熱谷總會開心興奮地捧著雞蛋,在滿滿人潮的地熱谷,一坑又一坑的溫泉水,細細觀察冒出的泡泡,決定我手中的雞蛋要放到哪裡去煮。小孩子的玩心常常是大意地忘了滾燙的溫泉是會燙傷的。糢糊的記憶裡,曾經帶著紅通通的手或腳,開心又難過的回家。

對小時候的我來說,煮溫泉蛋好玩並不在於有好吃的蛋吃,而是煮東西這一件媽媽才能完成的大事,我也可以執行並且完成。每次把蛋丟進一小坑溫泉裡,我總會仔細看著,有些蛋總會遇熱而產生些裂痕,甚至有些蛋白溢出凝固成絲,在溫泉裡隨著泡泡飄蕩;但也有些蛋就冥頑不靈的完好無缺,絲毫沒有裂痕,讓我完全猜不透這蛋到底熟了沒。

其實,煮蛋的樂趣不見得每次都那麼吸引我,也有蛋一入水,我就東奔西跑地去玩耍了,等再想起時,那看起來都一個樣的溫泉水坑,怎麼也分辨不出來到底哪一坑才是我煮的雞蛋。

小孩子對濃濃的硫磺味總是討厭的,但是這味道卻也是北投最具代表的象徵,每聞到這股氣味,就知道北投到了。白白濁濁的溫泉水,帶著濃濃的硫磺臭味,溫泉泡完又全身滑滑的,感覺很不舒服,這是小時候泡溫泉的感受。現在的北投脂粉繁華沒了,硫磺味也淡了。

限時專送打工,飯店小姐上工

年齡漸長,越來越沒有機會到北投,一直到大學某年暑假,這件事情要從DoDo的阿姨說起。DoDo的三個阿姨都在北投的飯店工作,有一年夏天暑假來臨前,和阿姨聊起暑假打工的想法,阿姨就介紹我到「181限時專送」當起摩托車接送司機。

當時限時專送一趟車資30元,有到山區住家接居民下山轉乘的、有載飯店小姐去美容院打理準備開工、也有幫懶的出門的民眾買指定的零嘴點心(這應該是現在御宅族的前輩了吧)。因為如此,北投地區的大街小巷我也慢慢熟個大概,限時專送為什麼又叫181呢?

其實181只是其中一家限時專送,還有855、488……等等,這些數字原來是叫車電話的後三碼。以前作生意沒有招牌名稱的觀念,當地人們為了區別,也為了容易記憶,自然而然就以各家限時專送叫車電話的末三碼來稱呼了。

那年暑假最特別的打工經驗是DoDo阿姨的飯店欠一個司機,專門接送小姐跑攤的,我和DoDo就客串起司機的角色。那是一段非常特別的經驗--接送飯店酒攤坐檯小姐的司機。工作內容是每天午後,帶著大哥大,從美容院把打理好的小姐接上車,等飯店打電話來通知哪一家飯店有酒攤要跑,然後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小姐送到。

坐檯小姐人生,宛若電影情節

因為很多家飯店也有自己旗下的小姐,車子如果跑的慢,別家飯店的車子先到,客人先把小姐選走,會害小姐生意做不好。就這樣,當時北投還有十多家的飯店,叫什麼名字,位在哪裡我都一清二楚。在車上聽著小姐們聊著彼此,每個人都有背後的一段故事,像極了電影的情節。上了年紀的,不外乎是為了男人,為了孩子,為了家庭揹債,也總有年輕紅牌只是不懂事愛錢下海。

她們彼此打氣,從話匣子中的笑鬧中去消化生活中的辛酸。那個夏天讓我認識到燈紅酒綠面具下的北投,卻也是讓我對北投有濃濃感情的開始。

後來,台灣週休二日的旅遊風氣漸盛,各地溫泉飯店開始轉型,包括北投。春天酒店稱得上是第一家轉型經營成功的北投飯店,從原來的酒客、尋芳客,轉型為以觀光、泡湯、餐飲為主的經營型態。後來陸陸續續包括:水美、亞太、荷豐館等等,或是舊飯店重新裝潢出發,或是新飯店重建,都經營的有聲有色。

也有飯店原先就以高級路線走向,現在仍保有原來特色及風貌的包括:吟松閣、星之湯(逸屯)都以保持日式建築的原有風味,吸引觀光客的注意力。另外改建後仍維持原飯店名稱重新出發的包括:嘉賓閣、沂水園等。而唯一沒有任何改變,仍有酒攤,提供拿卡西服務的也就只剩下「松林」一家了。

留住北投老味道,營造觀光新契機

北投在全盛時期,山谷林立飯店家數曾多達近百家,在一輩子服務於北投飯店的內將(日語,女服務生的意思)口中,過去在北投當小姐是一件光榮高檔的工作,要身穿旗袍、多才多藝,社會地位像是今日的空姐一般令人稱羨。曾幾何時北投飯店蕭條,就連拿卡西、盲人按摩也日漸沒落。現在的北投,似乎透露著另一股嶄新的契機,更精緻的觀光休閒產業開始進駐,更在地的文化關懷。

如果,北投能留得住以前那股濃濃的硫磺味,留得住拿卡西、盲人按摩、限時專送,發展出更屬於北投獨特的觀光產業,那也許下一次再訪北投時,又是不同的一番景致了。

【延伸閱讀】
★ 維基百科:北投溫泉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C%97%E6%8A%95%E6%BA%AB%E6%B3%89&variant=zh-tw

參與活動者圖文紀錄連結如下:(陸續更新中,如有遺漏請主動通知...)

2007/04/12

《導覽活動》滬尾古蹟心得及參與者連結整理



*馬偕為人民拔牙,真理街上的壁畫/攝影/水瓶子/2007

淡水,位於台灣西北角的淡水河口,早期大陸移民進入台北盆地的登陸地點,又是貿易進出口的轉運站。

從烏來的新店溪上游的茶葉、木材運送到艋舺、大稻埕的港口,然後到達淡水的出海口,獨特的地理位置,歷史上淡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自17世紀初西班牙佔領後,荷蘭人相繼而來,淡水歷經明鄭、清國、日治等時代,在這裡都可以看到這些痕跡。

提到淡水,人們總會想到紅毛城,但是這次我們暫時不管西班牙、荷蘭人在福爾摩沙的那段歷史,淡水還有許多外國人努力為這塊土地付出的人,加拿大籍的馬偕博士,我們會介紹他在淡水遺留的一些古蹟,這些建築至今仍然存在,去淡水散步一定要去看看。

另外,在淡水居住的藝術家很多,陳澄波從嘉義出生,到台北念書,後赴日東京留學,曾在上海工作,西元1935年間曾在淡水居住過一陣子,這段期間畫的油畫創下台灣有史以來拍賣的最高金額:新台幣兩億元。陳澄波死於二二八事件,也就是60年前的今日(3月25日),雖然去淡水看不到他居住的地方,但我們卻可以看到他畫的名畫。

淡水的美並不在於他的古蹟眾多,也不在於他在淡水河畔,更不是可以看到夕陽美景,而是前人留下來的生活風景,不只如此,還有更多人加入,現在這些故事還在上演。

【延伸閱讀】
★ 馬偕遺跡散步(文/查普特)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20070325/34
★ 陳澄波筆下的淡水中學(文/簡余晏)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story/20070325/35
★ 淡水生活風情(麥田出版)
http://www.anobii.com/books/01872919fa35570bff/

P.S. 這是擔任台灣好生活電子報的歷史散步專欄主編的第一次獻曝,感謝查普特及簡余晏供稿,未來請大家多多訂閱或閱讀該電子報
http://www.taiwangoodlife.org

參與者撰文的連結整理如下:(有遺漏還請告知)

2007/03/26

《導覽活動》北投巡禮(AB兩團額滿~)


◎日期時間:2007/4/28(六)14:30

◎集合地點:新北投捷運站(捷運淡水紅線到北投轉乘新北投支線)

◎導覽點:(2007.03.28 02:30 更新)
普濟寺
北投普濟寺為台灣罕見保存完整的日式寺院,屬於日本佛教系統的「真言宗」。初建於明治三十八(1905)年,是台灣鐵道員工捐款興建,所以當時稱為「鐵真院」。國民政府來台後,即撥予佛教密宗使用,並由于右任題字,才更名為普濟寺。http://home.kimo.com.tw/travelingsnail/temple.html

溫泉博物館
1994年,北投國小的學生在鄉土教學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座荒廢的漂亮建築物。後經北投地方人士的努力奔走陳請,「溫泉博物館」終於在1998年10月31日正式成立,後經內政部核定公告為第三級古蹟。近年來經規劃,恢復舊貌,闢為溫泉博物館供民眾參觀。http://home.kimo.com.tw/travelingsnail/museum.html(延伸閱讀:http://www.ptcf.org.tw/ptcf2/modules/myproject/cache/1109753709.doc

吟松閣
吟松閣是目前台北附近少數僅存的日本式木造旅館之一,建造於日據時代昭和九年(1934年)。
瀧乃湯是名符其實的大眾澡堂,澡堂裡只有男、女兩個大浴場,溫泉水質可是不打折的青磺溫泉。這裡泡湯得付3分日幣,所以瀧乃湯又有「三仙(Cents)間」的別名,流傳至今,如果你跟當地老一輩的人說要去三仙間,他們必定會指引你正確的方向。http://travel.mook.com.tw/news/news_5241.htm

天狗庵
舊址光明路二三四號門前的石階與石柱,就是「天狗庵」舊有之殘蹟。

古蹟導覽的部份,Joe會先行接洽市政府或是相關組織的老師做專業解說。此外,Joe會先去交涉一番,希望有機會帶大家進入吟松閣欣賞日式木造旅館之美。另外也希望可以安排大家體驗「限時專送」摩托車(價錢好像10~30元左右,待確認)。

導覽結束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起留下來,將安排北投傳統飯店的大桌菜以及日漸稀少的「拿卡西」,讓大家一同體驗最道地的北投風情。「拿卡西之宴」我要先詢問一下大約需要多少錢,會在上網公告。有興趣體驗的朋友可以先在報名信中註明,我才好拿捏人數。
先整理到這裡囉,隨時更新最新消息啦!

◎簡介:
你想實際體驗北投獨有的「限時專送」摩托車嗎?還有日式拿卡西的風情!本次導覽活動帶大家到北投溫泉區去走走,享受一下山林間散步,聞著溫泉香踏回日治時期那段特殊歷史的滋味。

這次導覽活動由 Joe愛玩主辦,參加人數預計30人,完全免費,一律用電子郵件報名,只要發一封信寄到 mailto:ok@writers.idv.tw?subject=《導覽活動》北投巡禮 信箱並告知參加人數及您的匿名即可,請盡早報名,報名名單會更新在本篇文章末。

北投原先屬於芝蘭二堡,日治時期在北投當地新設一庄,定名為北投庄,當時的北投是隸屬於七星郡,在二次戰後才併入大台北範圍之內。古時原為平埔族中的凱達格蘭族部落居住,「北投」這個地名在平埔族的語言,是代表「女巫」的意思,是代表女巫居住的地方。

◎相關網站:
維基百科:北投溫泉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C%97%E6%8A%95%E6%BA%AB%E6%B3%89&variant=zh-tw
一葉-Joe的生活印記
http://tw.myblog.yahoo.com/joe-travel

◎報名名單:
A團
1. 海豚飛
2. JC
3. Judy
4. Sabina ←決心一定要來的人
5.6. 查普特*2
7.8. 黑社惠, 樹
9.10. shanecoast, alicekey
11.12. 莎莎*2
13. 傑利
14.老夫子
15.Charles W.
16.penny69
17.18.查普特*4(追加)
19.20.Chen Elaine*2
21.22.23.24.Rocky 和Sing(一家子)
25.26.proboss*2
27.agathe
28.29.30.Jenny,保力打B,王子
31.32.小籃子與Jason(阿..雖然爆了...但是Joe更新太慢,也算在內囉~~)
33.34.阿寶*2(下次要照足規矩,來這裡報名喔...不然罰唱歌咧....一樣,Joe更新太慢,爆了也得算~)

B團
01.Frances
02.03.04.ann,小珠和,阿薇
05.蜻蜓
06. 07.yryeh, sclin
08.09.阿虹及夫人
10.Vincent (未寄mail)
11. 12.Matilda and Cherish
13.14.15.16. Tony*4
17. kristen
18.19. CJH*2
20. KC
21. Vivien
22.23.24.25.26. 海豚飛家人*5
27.28.29. party*3
30.31. 小梁*2
32. Jody
33. coco_su
(B團額滿)

2007.03.30 更新~
真的謝謝大家的熱情...因為上次永樂市場的活動人數較多,導覽的時候,總有人會聽不到或被擋到,行走路線也容易拉長,反而造成導覽品質不佳。所以活動會限制人數,請大家見諒。這次來不及去的朋友,真的很抱歉。不過,其實我們規劃的路線都是平常大家可以自行前往的地方。非常歡迎大家未來閱讀過參加活動的朋友的紀錄,可以自行尋幽訪勝。
活動越辦越成功,我們也會思考未來活動舉辦的方式,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一起參加。距離活動還有一小段時間,屆時如果活動人數有更動,會再以mail跟大家說明。謝謝啦~~

2007.03.31 更新
好難喔...想好久喔.....這次的導覽Joe將向台北市文獻會申請志工導讀,人數過多對志工老師也不好意思;但是,其實舉辦這活動的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朋友認識我們的生活的土地。(才在感慨,好像每次參加的都已經認識了,新朋友比較少。)
Joe有這樣的建議,就繼續開放報名,我們把導覽分為A,B兩團,每團30人。希望可以讓更多人來參予活動,也希望可以維持活動的品質。水瓶子,老夫子或是各位朋友如果有更好的建議,也請多多分享....

2007.04.03更新
請報名的朋友務必以e-mail方式報名,因為人數較多,有e-mail存檔比較方便聯繫作業,拜託了,謝謝~~寄到 ok@writers.idv.tw。報名成功的朋友,我們都會主動回信告知報名成功。如果您報名了,結果尚未出現在名單內,也沒有收到報名成功的回信,請留言給我們,我們會盡快處理,謝謝。

2007.04.04更新
謝謝大家的熱情,B團也告額滿了。謝謝老夫子拔刀相助,擔任B團團長。反正有兩團,小班長也不用爭,都能當班長。工作分配如下:
總指揮--水瓶子(提供此連絡基地,協助大家的支援事宜。)
A團小組長--Joe(負責A團團員連繫,現場人員掌控,導覽老師支援。)
A團班長--珮詩(協助A團現場相關事宜人力支援。)
B團小組長--老夫子(負責B團團員連繫,現場人員掌控,導覽老師支援。)
B團班長--樹(協助B團現場相關事宜人力支援。)
目前水瓶子可以提供 立體聲超大瓦數HIFI Stereo環場7.1聲道全數位 (以上只是形容詞)肩揹式擴音器乙組;還需要有朋友提供乙組現場使用(老夫子姐姐您的可愛大聲公恐怕不夠力喔...)
另外,如果有朋友可以協助提供2組以上的無線電對講機,對於當天的活動會很有幫助的。

2007.04.13 更新
感謝Frances提供1組無線電對講機(共2支),目前還缺一組好用夠力的大聲公(擴音器)~

2007.04.27 更新
感謝荒野的妙妙,大聲公已經備齊。

2007/03/20

【鐵道遺跡】1893年劉銘傳故事在台北



文/簡余晏

位在市定古蹟台鐵舊禮堂位址的台北捷運松山線北門站出口工程,於去年底再度發現約為1909年清朝劉銘傳時期所遺留的火車軌道,現即捷運局所稱混凝土道床。

我到現場會勘後對這項新發現對文化界無異是一大驚喜,因為這是清朝劉銘傳時期的鐵道遺跡,在今日在台鐵道文化保存中,歷史最悠久的,但這個古蹟的通報是在去年11月底,迄今4個月,文化界的聲聲催下,文化局終於在下週五23日召開資產認定會議,26日也將針對中正紀念堂古蹟一案開會討論,希望台北市文化局不要只作秀,要真正關心文化。

我覺得台北市文化局、文建會應盡快針對古蹟認定問題進行處置,不要老是說照著程序申請!否則等流程跑完了,東西不是已經被破壞,就是新建築嚴重延宕!捷運局也不要老是本位地認為自己只是接受指令的施工單位,畢竟舊都市新發展一定會遇到保存與發展的衝突,在古蹟要愛惜保存的前提下,捷運局也應該即早提出因應的新計畫。

位在塔城街、市民大道口的「台北工場」,是北門站其中一個預定出口,市府已將地上物「台鐵舊禮堂」列為市定古蹟,但捷運局在去年11月間再度於地下60公分處,挖掘出清朝時期,專家估計為1909年左右的台灣鐵道軌道遺跡(混凝土道床),經提報文化局進行資產認定。

但從發現迄今已4個多月,台北市文化局卻遲遲未對這項約近百年歷史的文化新發現,做出資產認定及保存規畫,也對捷運重大交通建設,造成工期延宕的沈重壓力。

當發現這個遺跡的時候,馬英九還是台北市長,諷刺的是,當馬英九任內在市府「正名」出一個「劉銘傳廳」、還舉辦許多紀念劉銘傳文化活動的當時,如今卻也要親手毀掉劉銘傳一手打造的鐵道古蹟。

捷運松山線北門站位於塔城街,緊臨市民大道口,過去這一帶可說是清朝以降台灣鐵道的發源重地,是劉銘傳洋務運動在台灣最後的痕跡,而且這樣的清末西化洋務運動遺跡,在中國也已經找不到如此完整未被深掘的一大片,這樣豐富的文化資源,很值得政府民間一起正視。

市民最關切的交通建設,也一定要兼顧,北門站工程在捷運松山線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優先需要開挖動工的基地,為避免後續工程延宕,北門站預定5月動工,但文化局卻時至今日仍未能提出有效的文化保存規畫,資產認定會議一拖數月,下週才要召開會議討論;相較於日前文化局在短短幾天內,對中正紀念堂的保存如此積極有效率,但對待珍貴的百年文化資產卻是毫不用心,原來百年古蹟在文化局眼裡的文化地位,竟是如此不堪!!

2007/03/12

【三元號】齒頰留香老氣味



文‧攝影/阿餅‧水瓶子

陽光派報
http://sunnypie.bloggerism.net/archives/004080.html

多次來三元號,店裡總是人來人往,冷門的時間來老闆不在,熱門的時間來,老闆坐鎮店中央的魚翅肉羹鍋,另一個老闆負責看管整個餐廳外場。

精心裝潢過帶點古意的門面,乾淨素雅。老闆坐鎮白色磁磚砌成的工作枱前,負責臽出肉羮等招牌吃食。桌上有菜單,但維持服務生過來代為點菜的古老方式,讓人覺得倍感親切。

我們點了:滷肉飯、肉羮和一些小菜。

滷肉飯是最教我驚艷的。肥瘦相間的碎肉末,入口有一股奇特的肉香味,是連鎖滷肉飯店制式的調味完全不能比擬的。

肉羮口味中規中矩,還是比台北多數店家好。湯底看似平淡卻是有滋味的,不像連鎖店家的肉羮:胡蘿蔔胡椒亂灑一通看似料多不但談不上味美,嚐不到半點羔湯應有的滋味。

三元號兄弟繼承父親在圓環內的攤子,自從建成圓環被拆除後要重建,他們就在此地開業,即使玻璃圓環重建好後,因為他們不看好,所以沒有回去設攤。問老闆有沒有因為時間變化,新研發改變這裏小吃的口味,他說完全沒有。我站在老闆的魚翅肉羹鍋旁邊跟他訪談約五分鐘,這五分鐘來有外帶的20碗的肉羹,也有店裡現叫的,看他的身手,實在驚嘆,他說這個位置還沒有人可以做的好。

我原以為這裡不用點菜單紀錄是他們的傳統,因為以前圓環裡面的攤子就是這樣的作業方式,客人點菜老闆馬上烹煮,送上桌後等客人吃完再來計算多少錢,這樣的傳統有時因為菜色多,或是客人一多就容易搞混。但是三元號這種作業模式倒是很迅速,客人一點菜,不到30秒鐘就可以上桌,夥計清一色男生,手腳俐落,老闆又在旁盯場,所以要出錯也很難。因為來這裡的客人主要點的就是魚翅肉羹、魯肉飯等,所以菜色不多,結帳的時候也很快速,不會出錯。老闆也說了這樣才能滿足客人的需求,跟傳統無關。

特別推薦:
魚翅肉羹、滷肉飯

地址:台北市重慶北路2段11號
電話:02-25589685

2007/03/02

《導覽活動》淡水相關紀錄片@有河 book




◎地點:淡水有河 book 書店

◎時間:3月10日(週六)19:00

◎活動內容:觀賞淡水地區歷史沿革及寺廟調查等紀錄影片,並邀請紀錄片拍攝製作人當場解說。

◎人數:15人

◎地址:淡水鎮中正路5巷26號2樓(出捷運站沿河岸步行5分鐘)

◎費用:觀賞影片時書店必須停止營業,請在書店最低消費200元/人,可以買書或點飲料。

◎報名:一律採用email 報名,來信 ok@writers.idv.tw

◎附記:開書店一直是我(水瓶子)的夢想,看紀錄片認識歷史也是最快的方式,這次能在有河 book 舉辦看紀錄片的活動,要特別感謝 686 的支持,還有奶爸引薦從事淡水當地的社區紀錄片拍攝製作人,才能順利舉辦這個活動,看影片的同時可以喝到隱匿煮的咖啡及太陽餅的手工蛋糕,真是機會難得。

◎抽獎:活動結束後舉辦抽獎,感謝有河book 提供一本書(淡水河破碎地圖)以及淡江田野調查工作室的紀錄片DVD一組

◎相關網址:
有河 book
http://blog.roodo.com/book686
陽光派報
http://sunnypie.bloggerism.com/archives/005903.html
Qweaz | 國語練習作業簿(拍攝紀錄片的製作同學)
http://qweaz.vox.com/
淡水鎮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7%A1%E6%B0%B4%E9%8E%AE

◎報名名單:
1. 走走 ← 恭喜搶得頭香
2. 海豚飛
3. Janee
4. 尚倫
5. Sabina
6.7. Yellow, Vicky
8.9. ming*2
10. 庭庭
11.12. Birgit *2

2007/02/11

《導覽活動》滬尾古蹟



2005.9.18 拍攝於淡水中學

很多人問我圓環文化工作室的導覽還有再舉辦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二月份遇上農曆過年,所以停辦一次,我們三月份的導覽活動預訂是淡水,是台灣歷史的縮影。

◎時間:2007/3/10 星期六 14:30 開始
◎集合地點:紅毛城門口,淡水鎮中正路28巷1號
◎交通:淡水捷運站沿中正路往西步行約1500公尺
◎地圖:http://www.tamsui.gov.tw/gseemap.htm
◎導覽人:滬尾文史工作室王俊德大哥
http://chwk.huwei.com.tw
◎人數:35人
◎費用:免費!
◎導覽地區:牧師樓、馬偕故居、小白宮、牛津學堂、淡水中學、祖師廟等
◎報名方式:請用 email 方式到 ok@writers.idv.tw 告知參加人數及參加人的匿名,請用有效的信箱郵寄給我們,方便我們告知是否有報名成功,活動前會提醒!
◎特別說明:本次導覽不含紅毛城入內參觀,若對紅毛城內部有興趣的人,請提早1個小時以上自行買票入內參觀,然後參觀後準時在門口集合。活動結束的地點在淡水老街。

翻了以前到淡水中學的部落格文章,是一年半以前,沒想到這次再去竟然是我辦的導覽活動。淡水,位於台灣西北角的淡水河口,早期大陸移民進入台北盆地的登陸地點,又是貿易進出口的轉運站。從烏來的新店溪上游的茶葉、木材運送到艋舺、大稻埕的港口,然後到達淡水的出海口,獨特的地理位置,歷史上淡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自17世紀初西班牙佔領後,荷蘭人相繼而來,淡水歷經明鄭、清朝、日治等時代。

活動結束後,將到淡水河邊散步,我們在有河 book 會有紀錄片的放映活動,請密切注意我們的通知,也可以逛逛書店、喝咖啡,在河邊的二樓陽台看著來往的船隻與過客。

◎延伸行程:(需要另外報名)
http://ok.writers.idv.tw/2007/03/book.html

◎參考相關網站:

淡水古蹟園區
http://www.tshs.tpc.gov.tw
陳澄波的淡水中學
http://www.yuyen.tw/2007/02/blog-post_11.html
【台北】烈日午後的淡水中學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2005/09/blog-post_19.html

◎最新報名人數統計:
1. 傑利
2.3. kristen*2
4.5. Tony, Tony老婆
6.7.8. 查普特*3
9. 海豚飛
10.11. 小梁,小玲
12. 奶爸
13.14. proboss*2
15.16. 珮詩*2
17. (有事不能前來)
18.19.20. Birgit *2 (空出一個)
21. Janee
22.23. 小籃子*2
24. Genoveva
25.26. Hsu, Sung
27. Judy
28. Evita
29. 小葉
30.31. Joe愛玩, Joe 老婆
32.33. Jenny,保力打B
34. Jody
35. 蕃薯蔡
36. 小麻煩
37. 庭庭

2007/02/08

【旗美市集】小農生活



2006/2/4 美濃兩代米小農生產的好吃蕃薯

文‧攝影/水瓶子

星期日凌晨四點,開車跑到了美濃的農民市集,到達時才九點,看到一大片花田,湖光山色配上四合院夥房,好像到了北海道,但又好像回到了兒時的農村生活。

旗美農民市集開始於2006年2月19日。當天,二十多個農民拿掉頭巾,脫掉泥鞋,盛裝出席這場屬於農人的盛會,自信地解說種作知識,分享收穫的喜悅。過了一年,這個市集是第三次舉辦,搭配著多樣的活動,有小朋友的花田繪畫比賽、拼圖、藍染服裝秀、體驗坐馬車等表演,以及我認為最重要的農民自產有機農產品的產銷活動。

當日精采照片集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writers.idv.tw/20070204/photo#s5028471889217979170

當場品嚐了玉米及烤蕃薯,實在非常好吃,在燦爛的南台灣烈日下,看著有機米以及農民自行醃製的白蘿菠、高麗菜,我們的朋友張正揚,目前在社區大學服務,台大機械系畢業的他跟我同年,頭帶極具鄉村色彩的小瓜帽,選擇了回到鄉村務農的生活,農村產銷結構的崩解,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台灣已經沒有農民生存的空間,問題不在我們種不出好吃的東西,而是怕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賣不掉。

後來到了他家,看到他一家的生活,兩個小孩在屋內屋外光著腳丫跑來跑去,我反倒羨慕了起來。他跟我們講著猴王來此偷蕃薯的故事,證明了人與動物的界線發生了變化。醫生鄰居從城市遷居來此務農的過程,還有從台北到美濃做菸樓研究三年後的阿蘭妹,決定嫁作農婦,學習客家話,成功的融入了當地的生活。

在城市長大的小孩,很難想像土地與人的關係,只知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覺得生產這種日常所需要食物,需要更多的關心與關照,我相信現在的農產品應該販賣的不單只是食品,而是是一種觀念,或是一種文化,很高興他們做到了這些,我看到了網友來訪購買黑豆,熱心熱情的招呼,不用包裝的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美濃地區作物一年三收,二收是稻米,一收是玉米黑豆等雜糧類,種植雜糧是讓地力恢復生機的方式。我從一進門一直吃東西吃到要離開,無論是他家自行醃製的產品,或者香蕉、蕃薯等東西,真的是健康有機又有風味的食品,不但學習到也回憶到如何過農村生活,真是一趟豐富的農村文化旅程。

兩代米生產筆記部落格如下,可以用貨運購買他們的產品,我強力推薦可以連皮一起吃的有機蕃薯。
http://www.wretch.cc/blog/ricenotes

2007/01/31

【旗魚米粉】延三夜市的海鮮美味好滋味



文/哈魯

延平北路上有很多沒有招牌但生意卻旺得不得了的小攤,也就是這些常民美味,撐起了這條路上濃得揮不去的人情味。位在延平北路三段的旗魚米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沒有冷氣,炎熱的夏日夜晚,晚上將近9點,棚架裡仍高朋滿座,還有飢腸轆轆的客人等著位置,外帶的人潮始終圍繞攤邊,甚至因為食客太多,許多人寧可冒著違規停車的風險,也要暫停等著來一碗米粉。

每個人都會來一碗35元的旗魚米粉,清澈透明的湯頭,漂浮著香香的油蔥與青綠的芹菜,細又Q的新竹米粉,伴隨著清甜的湯頭,有大骨湯的滋味,但少了油膩的口感。

旗魚米粉當然少不了旗魚,這裡用的是不帶刺的旗魚,再加上一顆白胖的釀肉魚丸,一碗中有兩種滋味。如果喜歡口味重點,可以加點香辣刺激的白胡椒粉提味,增加湯的鮮甜滋味。

沒有菜單,但客人們都熟練的點起各式小菜,紅糟肉、炸鮮蚵、水煮大腸、炸豆腐、炸蝦仁、燙花枝等等,如果光吃米粉中的旗魚還不夠,還可以點一盤酥炸旗魚,可以大口品嚐海邊美味。

地址:台北市延平北路三段83巷旁

2007/01/23

《導覽活動》芝山岩導覽心得連結



相簿:http://picasaweb.google.com.tw/writers.idv.tw/20070113
2007.1.13 芝山岩導覽

在士林圓山的北邊,有座不高的小山丘,不過是52公尺,卻蘊藏了史前一直到近代歷史的種種遺跡,印象中只有小學的校外教學有去過一次,上星期去參與導覽活動,竟然一點點印象都沒有。這次參加老夫子姐姐的芝山岩導覽,收穫頗多。

在芝山岩可以看到海底與海濱的地質景象,我雖然是地質系畢業的,不看這些導覽的告示牌還真的講不出來這些地形的成因,砂岩、火山熔岩又有河流過的痕跡,巨樹、黃葉、根莖纏勒等,有些像吳哥窟的景象。2000年12月,中央研究院劉益昌等人在芝山公園入口處旁挖出兩具完整人體遺骸,可以肉眼清晰分辨出頭骨、骨盆、腳骨等部位,判斷屬於圓山文化時期,距今約2500-3000年前遺蹟。

而早期的移民漳州人因為比同安人晚來,所以大部分在市郊農墾,芝山岩上的惠濟宮有250年的歷史,就是參拜開漳聖王陳元光。而日治時期1895年12月31日,芝山岩學堂的六位老師前往臺北總督府慶祝元旦,中途遇動亂,返回學校,不料山上途中於遇反日數百人,慘遭斬首殺害,史稱芝山岩事件。

芝山岩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8A%9D%E5%B1%B1%E5%B2%A9&variant=zh-tw

要特別感謝時報旅遊的顧問葉言都先生,以及文獻會的義工詹彩雲老師的導覽,希望未來還有機會能請他們幫我們講更多的故事。以下是來參與的朋友所寫的當日遊記,謝謝大家的幫忙,若有遺漏還請留言通知我們補上。

2007/01/22

建成圓環目前情況


建成圓環經營管理廠商評選結果出爐:華旭圖文科技公司取得優先議約權

http://www.dortp.gov.tw/big5/news/News_view.asp?id=1155&cid=2

臺北市市場管理處表示:本處96年1月11日辦理建成圓環經營管理廠商評選,經評選結果由華旭圖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取得第一優先議約權,生活家事業有限公司取得第二優先議約權。

評選委員就場地使用及改善計畫、營運計畫、財務計畫及古蹟維護及美食文化推廣計畫等項目進行評選。華旭公司針對原先建成圓環的缺失,將結合美食文化專家、行銷專家、文化出版高手及餐飲專業人士發揚傳統美食、傳承歷史記憶、發揮創意文化,以振興圓環生機,再創台灣美食風采,獲得評選委員的青睞。

............................

華旭圖文科技公司
登記機關 臺北縣政府
統一編號 89632155
核准設立日期 0850106
最近異動日期 0940831
營利事業名稱 華旭圖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負責人姓名 陳建超
公司/行號聯絡電話
現況 核准設立
公司登記現況:核准設立 (查詢公司登記資料)
登記資本額 15,000,000
實收資本額 15,000,000
組織類型 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臺北縣中和市員山路124巷13之1號(現場僅供辦公室使用)

2007/01/14

《導覽活動》偶戲館心得及一些連結



2006.1.6 照片及簡介
http://picasaweb.google.com.tw/writers.idv.tw/20070106

很高興能辦偶戲館的導覽及參觀活動,一直想寫出自己的感想,卻又不知道如何下筆。由於當天是我主辦的活動,所以相片拍的比較少,紀錄不周全之處,還請大家見諒!

距離我第一次去偶戲館,不過是半年前的事情,這半年來不知道踏進去這家博物館幾次了,國中印象中的金光閃閃、瑞氣萬千的布袋戲,卻在外國人投資的博物館事業中重新發現,不知道是該愧疚還是幸運。還記得走在佛羅倫斯的教堂前,看到用線拉的魁儡戲表演,一時讓我停下來駐目欣賞,不用對白,只有音樂,魁儡的動作生硬了些,但是小朋友看的笑呵呵!

回到台灣的婚殤喜慶、敬神拜佛,總是有電子花車、布袋戲發財車、甚至是歌仔戲團的表演,儘管有些沒有名氣的表演團真的只是表演給神看沒有人在看的表演,後台的師傅還是盡心盡力的表演,在佛羅倫斯看到舞龍舞獅的表演,我多麼希望也能看到歌仔戲、布袋戲的街頭表演。

『台灣偶戲之美』就是這種跨國界的表演,不用對白,師傅的掌上乾坤讓抽菸、雜耍、打鬥、男女戀情、或坐或臥、君子與小人對壘等等場景,在小小的戲台上神氣活現的表現出來。

導覽活動當日相關連結:


(若有遺漏請留言告知)

2007/01/05

【王有記茶行】大稻埕百年茶香



文:小花 攝影:水瓶子

小花趴趴走
http://www.wretch.cc/blog/cathyshuai

台北的大稻埕因為緊臨淡水河,交通運輸便利,在早期是全台商業的重鎮,在大稻埕眾多的產業中,茶行更是大稻埕經濟發展重要的一環,甚至早期台灣的經濟動脈更有著「南糖北茶」的美譽。

而經過時代的變遷、產業的移轉,茶行不再有著當年的風光,留在大稻埕的茶行、茶廠紛紛遷出或是關閉,但是仍有茶行屹立不搖,堅持百年來的傳統精製好茶,這就是王有記茶行。

王有記茶行可以說是百年的製茶世家,王家在大陸福建安溪時就已經在從事製茶的產業,在19世紀時,王家先到東南亞開拓茶葉市場,最早是在泰國,到了30年代,王家來到台灣發展,因為看上了大稻埕便利的運輸交通,於是選在大稻埕落腳,與東南亞作茶葉的進出口生意,從此王有記茶行也在台灣茶葉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

現在的王老板算是第三代,當時隨著父親從福建來到台灣打拼,雖然茶葉這個行業不再有當年的風光,不過王老板仍然秉持著傳統,堅持精製好茶,因為王老闆的堅持,我們現在才能喝到這百年如一的好茶。

王有記茶行位在重慶北路一個小巷弄裡,它的前方就是茶葉公園,茶行的建築仍然是當年的紅磚房,在週遭現代化的建築中,顯得格外美麗。

走進茶行,見到的是販買茶葉和茶具的展售空間,和讓客人試茶的舒適中國風泡茶區,由美麗的"小老闆"(王老闆的千金)幫我們泡茶,小老闆泡著我們想試的茶,也訴說了家族的歷史,更邀請了我們到後面工廠參觀。這個工廠現在是仍現役中!一進入到後方工廠,撲鼻而來的是空氣中清新的茶香。小老闆解說了製茶的過程,茶葉的種類,這才讓我們了解,原來我們之前喝的一直都是茶農作的所謂的"毛茶"。而在這講求效率的機器化時代,這兒竟然還保有傳統炭火烘培茶葉的功夫。

我們是何其幸福能喝到這手工炭火烘培的好茶啊!

參觀完工廠後,我們又繼續來試喝好茶,這次是由王老闆親自出馬。從言談中,我們看到王老闆的好客和對茶葉的愛好,也看得出王老闆對家族事業的驕傲。王老闆後來帶著我們到二樓參觀,二樓本來是工人撿茶的空間,現在已經改成一個藝文空間,用來推廣茶葉文化,和舉辦各種文藝活動,在這兒有古老美麗的天花板。

完善的泡茶吧台、古色古香的會議空間,更有王老闆引以為傲用茶葉壓成的屏風(王老闆說這些屏風可是第一次曝光,我們真是幸運啊!),這裡所有的東西都感受得到王老闆的用心。

後面有兩個大叔在掏揀茶葉,一片片的挑出來,大約一大盤的茶葉要花兩個小時來維持良好的品質,這種工作機器做不來,從小時候就在這裡工作的兩位大叔,至今還在這裡工作,我才看了十分鐘就眼睛就很酸了,他們竟然做了三四十年。

王有記茶行,堅持著百年來的傳統,讓我們在這個快速現代化的都市中,看到了文化被傳承著並發揚光大,這在台灣真的很難得一見。我們最後帶著滿足的笑容,提著百年來品質如一的茶葉離開,這趟的大稻埕之旅,我們又發現了台灣傳統之美!

相片及相關說明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9399262211373772277/rOuNN

王有記茶行
地址:重慶北路2段64巷26號
網址:http://www.wangtea.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