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國小】共同的記憶即將消失分類:古蹟廟宇
2006年9月11日下午2點,大龍國小的教師辦公室,來了一群不算多的人,他們為了110年的大龍國小要被拆除,來做最後的掙扎!
文‧攝影/海豚飛
大龍國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可能再過不久,就變成真正的歷史了!
在街口,一個機車騎士騎車淋著雨,拿著簽名板,逢人就問:「你知道這所學校要拆了嗎?」大部份的人都是回應驚訝的表情:「怎麼會?」
在學校川堂,突然有人問我:「你是海豚飛嗎?」我又是一陣驚嚇,在公共場所被認出來,雖然不是頭一遭了,不過,還是很不習慣。一問之下,原來是去年也挑戰夏日傳說成功的夥伴,還獲得內容獎的一天一畫的凱倫,還有他的姐姐在昨天獲知大龍國小將要慘遭拆除的命運,急忙趕來參加這次的文化資產價值鑑定會勘會議。他們家五個兄弟姐妹全部唸大龍國小,兒時的記憶在回到學校的那剎那,全又回來了。
凱倫:「這個司令台都沒變,我小時候在這裏升過旗!」
一場沒有交集的會議,台北市文化局的人,和民眾們,各說各的,答非所問。
我只想知道,為什麼要拆除重建,給我一個好理由!陳應宗先生的熱心,我知道,他的氣急敗壞,幾度情緒失控,搶話、吵架,我都能了解他的著急,台灣這塊土地,若是人民自己都不在意,讓人予取予求,那我們,真的會是文化的沙漠,遲早的。
我其實很不懂,前身是樹人書院的大龍國小,一直下來200年的文化歷史,多少狀元、秀才在這兒授課,這種時空的累積,要是在國外,專家學者都會搶著保護說,怎會要拆除?若要拆,也給我看個企劃案,你很棒,我配合,你什麼都沒有,我火大!!!
海豚有意見,拿了意見表狂寫,也不知上層看不看得到,反正我一定要發聲,照相為證。我寫著:我剛從麻豆回來,他們的地方文史資料及古蹟保存得完整,真是令人感動。
他們是發動民間的力量,從學校、教育、社團、文史工作室、商業團體一起為鄉土做努力,政府單位來配合。政府作任何大動作前,請考慮民意,切莫為了建設,而毀了台灣的文化。文化是要維護的,不可輕易破壞。(開這種重要的會,沒有章程,沒有程序,沒有與會人員名單,很扯!)2006.9.11
30年前,凱倫小一,姐姐小四,這個樓梯的扶手,以前都會有調皮的同學,從上面一路滑下,現在多了鐵環,調皮的孩子也無法這樣玩!
小時候的記憶,司令台的紅磚沒有變!
一進校門會聞到陣陣七里香的香氣,還有美麗的杜鵑花矮樹欉。
凱倫:「我在這兒打過公用電話回家!」還留有公用電話的痕跡。
走過百年,大龍風華?
一對姐妹嘰嘰喳喳的回憶著小學的種種畫面,想起來時很興奮。
不過,偶爾也會有「我忘記了!」「我也忘了!」的字眼出現,所有的景物勾起童年的種種美好,他們開心的笑著。他們提到,在後門,有一個阿婆和一個阿公,都賣「放屁豆」,一個乾些,一個辣點,但是各有擁護者,都是好吃的,都是小時候最難忘的回憶。
總共有3個迴響
唉,什麼都要拆,這個城市究竟要怎樣呢?
今天去政府電子採購網(http://web.pcc.gov.tw/) 去下載了,2006/7/4 的台北市大同區大龍國小校舍更新暨地下停車場新建統包工程,將於 2006/9/18結標,9/25評選包商,總工程款10.22億。
大龍國小之部份校舍落成於民前八年(西元一九○四年),因屬百年老校,其早期之校舍建築物部份已老舊受損,外表裝修材料之風化程度日趨嚴重,因此校舍實有改建更新之必要。且學校所屬區位係屬於早期開發地區,附近沒有都市計畫停車場用地或公共設施用地可供闢建公共停車場,現有路邊停車位業已不敷社區居民使用,因此停車管理處於大龍國小校舍更新計畫之同時規劃附建地下停車場,提供小型車輛與機車等停車空間供公眾停車使用。 另為配合「北大同文化園區計畫」中,以既有「廟、學、宮」(孔廟、大龍國小、保安宮)文化資產為基礎,發展文化產業之推動,將利用大龍國小學校整建更新並串連孔廟、保安宮、老師府等具有特色歷史文化圈,重塑此文化園區並得以提昇地區歷史人文,並作為發展觀光與文化產業及提供市民優質的休憩空間。
工程興建及拆遷計畫 為因應學校現有之學生全數留校安置,因此校舍更新工程採分期分區之興建模式,並分二期施工。
1、第一期工程:預計於民國95-97年度第一季進行第一期校舍(教學、行政及其他附屬空間)主體工程暨地下停車場之施工興建,原有校舍保留自強樓與書香樓,其餘校舍及圍牆拆除重建。
2、第二期工程:於民國97年第二季拆除自強樓與書香樓後進行第二期工程之校舍興建計畫,預估於98年完成整體校舍更新計畫。
****************************
所以,是全部都要拆了。
陳老師,
我想我們已經沒有悲觀的權利了,只能繼續往前走,老實講,我那天看到大龍國小前的那塊廣場已經整地整好,完全傻在那邊,不過是個小小的區域,若沒有經費沒有預算做古跡的開挖與鑑定,也應該好好的圍起來圍籬維持原狀,而不是工程繼續。台北市到處都有人行道或捷運工程,一圍就是半年一年,甚至更久,在大龍國小前圍個圍籬一點也不為過吧!甚至可以作為古跡保存的活教材,不知道這些人頭腦再想什麼?
羅馬的古蹟鑑定很慢,可是還沒有鑑定前誰,即使在自家土地裡,誰也不能動。在阿富汗目前沒有經費開挖古蹟,於是就原地用覆土掩埋起來,等未來有經費才來挖。甚至中國,在農田中挖到古蹟,也是就圍起來保存,然後慢慢研究。
古蹟遺址的認定與開挖是很大的事情,可是好像在台灣,好像只要是舊的東西,就要拆掉改建,結果到最後就都是新的東西了。而人的記憶隨著耆老的過世,我們什麼記憶就沒了。
給予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