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30

業者想把圓環玻璃改成霓虹燈玻璃屋


文/簡余晏
原文出處:業者想把圓環玻璃改成霓虹燈玻璃屋



建成圓環從2006年7月馬英九吃完蚵仔煎關門之後,業者與市場處提出一個新點子,據說要把圖內、李祖原所設計的兩層玻璃下面加個底,兩層就改建成《玻璃屋沙發套房》,晚上加上霓虹燈想吸引年輕人。

不過,到了現場看到兩層中空玻璃,以及下面架起的鋼筋,看起來還是會擔心!

圓環一直無法重開張,倒是電子看板已經先架好了!相較於建管處為了花博發文近三百封公文要拆掉中山、大同區數百個廣告物,圓環的電子看板倒是趕工的快!



每次去圓環邊買滷味、公主睫毛、吃小巷亭時,總會有附近的朋友跟我抱怨說…圓環說了年半了,怎麼還不開張?不是一個月租金只有九萬元嗎?怎麼不開張呢?

所以我發文市場處要求儘速要求開張吧!市場處的回文如圖,市場處說,業者無法開張是有原因的,所以不處罰也無法要求…,只能就這樣下去*&^%$$#(*&^%$#@@

《第十九次導覽紀錄》大龍峒廟學宮散步


來參加活動有紀錄的朋友
小梁→大龍峒文化園區
Joe愛玩→[導覽,活動]圓環文化工作室大龍峒文化導覽紀錄
月光→[行旅] 初訪大龍峒(圓環工作室大龍峒廟學宮散步導覽)
水瓶子→【台北】大龍峒導覽巧遇高中同學,看日本時代遺跡碎碎念

文/小梁
出處:http://blog.yam.com/photoless/article/18758347

『大龍峒』位於台北兩大河流(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會處一帶,自古便是平埔族討生活的區域,因此有著許多的文化史蹟,而直至現今仍保留有『台北孔廟、保安宮、文昌祠及老師府』等著名的歷史古蹟。

在暌違一年多的時間,我又再度參與『圓環文化工作室』的活動,這次導覽的範圍便是在『大龍峒文化園區』裡頭趴趴走。憑藉著造訪過『彰化孔廟』、『台南孔廟』,這一次我是更仔細的聆聽詹彩雲(文獻會的志工)老師的介紹。

台北、彰化及台南的三座孔廟,在當初參觀時,我可是很細心的觀察著,因此略有點心得;首先是三座的規模跟建造格局都不盡相同。歷史當然以台南孔廟最為悠久,而台北孔廟原先乃是位在現今總統府的旁邊,因日本人來台灣之後(有著諸多的理由,其實天后宮(國立台灣博物館現址)也是),便拆除了孔廟;而後台灣光復,在民間力量的集成之下,有人捐地,有人出錢(辜家等),最後這塊區域,就由民間捐給了政府來維護。因此,這座孔廟相較之下,就比較新穎許多,格局也略有不同。而也是因為後期建造的緣故,所以,個人認為相關建築格局的考究可能依照當時的技術及資料而來興建,也就是規矩應該跟先期的孔廟建築有所不同。

台北孔廟因是民間土地興建,故現今廟門的一側因為瀕臨民宅,故而無法開放,僅能從一邊的側門來進出,而前門的部分也是由高聳的圍牆所阻隔住了。還記得幾年前那一片『萬韌宮牆』差點慘遭拆除的命運呢;而牆前面有座半月池及小橋,據老師說明這是當時給考中舉人的人來行走的(或應該說是民間的解說),其意義代表了一種無上的榮耀。但根據我的瞭解,彰化孔廟並無此格局(或許應該是道路從新規劃後,半月池被犧牲了),又台南孔廟的半月池也並無小橋可以行走呢!因此不襟讓人懷疑,許多的傳說還真是參考看看就可以了。

整體來說,台北孔廟的建築規劃依舊維持著古早的排列方式,只是在兩邊側門牌坊、以及兩旁廂房的構造有著小小的差異;而在台北孔廟裡頭目前總共供奉著187個牌位,主要為孔子的家人以及其身後的弟子等。

雖然沒有彰化孔廟的古樸(在地的老師有計畫的訓練一批新生的種子以培養出完善的文化觀),也沒有台南孔廟的規模(常常舉辦文化活動,有說相聲、朗讀台南在地的詩集等),但我想台北孔廟依舊可以找到屬於自己可以發展的方向。而近期的整修終告完畢,業已從2008.09.28開始從新開放,有興趣的,趕緊找時間去看看囉!

接下來,就是參訪『保安宮(二級古蹟)』;這是一座由民間力量形成的廟宇,由於有香油錢等的收入,因此,常常舉辦許多的文化活動(歌仔戲等)及健康講座等,而也因民眾的參與,廟宇之內的柱上均有相關的刻字塑造。這裡香火鼎盛,是台北三大廟門之一(另外兩處為艋舺龍山寺與艋舺清水嚴),為民眾最常到訪的廟宇,裡頭供奉的神明當然有就有很多種,假日不妨來這邊參觀一下;同時,這裡也是外國人幾乎必到的地方。

其餘的,『文昌祠』跟『老師府』的部分,因為天色已晚,我們僅僅是匆匆的走過,我想這邊會以照片的方式來簡單介紹。


踏進『禮門』,好好的聽老師導覽囉!


『萬韌宮牆』上有個麒麟的圖案,上面的四隻腳均抓有物品,各位可以仔細看看分別是哪些東西喔!


特有的半月池、小橋及牆面,我想這應該只有台北孔廟才僅有的吧!


總共有幾顆門釘呢?


整修過後,『交趾燒』以及『垂花』等都顯得十分的油亮美豔。


龍是很多種的動物的合體!至於是哪些,我還真的看不太出來。


櫺星門後,左右兩邊都保有一個大鐘及大鼓,應該是有特別的含意。


慶祝整修後的開放,晚上準備有星光音樂會呢。


進入保安宮,柱上刻字是其特色。


腳下所踏的就是所謂的『壓艙石』,只是不知現今的廟宇當中,究竟還有多少處是為真的從大陸渡海而來的呢?


保安宮的後殿共供奉有『玄天上帝、至聖先師、神農大帝、關聖帝君及保恩堂』等(由右至左)。


保安宮前面的街道兩旁為舊有的『四十四坎舊址』,聽說早期的住宅全部都是長一個樣,跟現今三峽老街等是相同的情形。


據說『樹人書院』為後期從保安宮遷出至此,不過眾說紛紜,這是我第一次的到訪。


跟孔廟一樣,都有『御路』的格局。


文昌祠的一側仍不免與民宅為鄰,這是台灣廟宇往後不免要發生的事。


陳悅記老師府目前仍在整修中。


門前的舉人杆依舊保有完整的構造,實難得一見,許多的地方,如大溪的李騰芳古厝,只剩旗座而已。

2008/12/22

2009台灣風景桌曆及明信片開始購買


文/水瓶子

今天收到 SimonLan 寄來的桌曆,很高興他的製作一年比一年大,轉眼去年跟他購買的桌曆已經快功成身退。



SimonLan 是對台灣用情很深的一個朋友,雖然我還沒有實際見過他,可是看他的部落格,就覺得台灣到處都有生命力,我們都是喜歡在台灣各地趴趴走的人,經常也遇到許多來自國外的背包客,拿著不是很完整的地圖,然後不是很完整的指標下到處亂闖,經常都想幫助他們,可是無奈外語就是不好,只好作罷!

今年 SimonLan 桌曆,不但補了英文與日語的說明,而且還加上了該照片所在的地圖,而這十二張照片都代表了台灣各地的特色,我們政府的官方出版品都沒有他用心。

以下 SimonLan 書信往來他的感想,他部落格也寫的很清楚,若大家有外國朋友,請可以多多訂購一些來轉送朋友,對來玩的友人有一點點的幫助。

我希望能多加一些文字和圖片解說,
這樣12個地點介紹下來,他對台灣才會有大致的概念,
台灣的地理位置,台灣國土的形狀,
這12個景點的背景故事,還有在台灣的位置,
我想,這樣才能讓台灣在他腦海中有一個完整的輪廓,
他如果要再去和別人介紹台灣,也才有料可以講,
甚至如果他想來台灣看看,這也可以當成他規劃行程的第一張藍圖。

像我去年在綠島碰到的兩個法國人,
他們就是看了某一部台灣電影,
才決定到台灣自助旅行一個月,
看一看電影中的實景,體驗台灣的文化。

這就是我想做的,用文化的軟性議題,把台灣介紹給全世界,
我不會拍電影,就用照片來說故事,
我沒有錢去國外宣傳鋪貨,
就靠每一個長居海外或出國旅行的台灣朋友幫我傳送到地球每一個角落。

SimonLan 的部落格→2009台灣風景桌曆及明信片開始預購

2008/11/23

《第十九次導覽報名》大龍峒廟學宮散步


在台北市內的北區,一般人常會忽略飛機起降的區域,以前淡水河、基隆河交會的河口,有農墾與書院的過往,卻在高架道路與飛行航道下被我們所遺忘。

@集合時間:2008/12/6 星期六 14:30-17:00
@集合地點:保安宮前(台北市哈密街61號,大龍街口)
@導覽點:保安宮、孔廟、四十四崁街、老師府
@人數:35人
@費用:免費

@報名網址: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key=pVsWu7F0FASSZagiwD8dEdQ
(若要取消報名請在下方留言即可)

@地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保安宮:

2006/7/15 拍攝

 這是正殿旁的畫作,1973年由國寶級畫師潘麗水所作,主題有韓信跨下受辱、虎牢關三戰呂布等七幅,是寺廟建築中難得的中國歷史故事的繪畫作品。

 潘麗水,1914-1995年,台南市人,從小就在父親潘春源的教導下,特色是肖像畫十分細膩。潘春源,1891-1972年,因拒習日文於公學校肄業,自學並拜師呂壁松,與陳玉峰為同門師兄弟,後傳子潘麗水、潘瀛洲。當時日人所舉辦之臺灣美術展覽會,在去迷信、重西化的風氣與政策下,以實際參展行動糾正對傳統水墨畫的不注重。後投身水墨創作與寺廟彩繪等為工作,致力於延續傳統文化,重要作品有府城隍廟前殿壁堵、五帝廟、台南元和宮、南鯤身代天府前殿等。

 保安宮開始有雛形是在清乾隆時期(約1742)就有保安宮的興建痕跡,如今的正殿前方有四根龍柱,若有興趣的可以觀察兩側的龍柱比較小隻,雕工也不若中央的兩支龍柱活潑生動,懷疑外側的龍柱是較早興建的龍柱,因嘉慶年間擴建的時候才把這兩隻龍柱外移,保安宮的完工大約到1830年才完成,依據這段歷史可以發現所有的廟宇建築時間通常都很長,慢慢興建,而擴建的過程,也盡量保存先前的遺跡。

 1917年由地方仕紳陳培根等人捐資,為了讓廟宇的建築能夠完美,採用傳統的"對場"模式,就是由兩大師傅組成團隊,以正殿的中軸為界,互相對拼技藝,一邊是板橋的名匠陳應彬,另一側是大稻埕的郭塔,如今在前殿的壁面仍有重修的碑記。

 二次戰後國民政府來台,因為大批的官兵沒有地方住宿,正殿的兩側屋簷下簡易的圍起了帆布,就成為臨時的住所,這段歷史或許隨著時光而讓大家從腦海消逝。看著地上的大磚紅磚有正向排列,也有斜向排列,磚塊的大小、排列說明了寺廟的種種禮儀,抬頭望著梁柱的木雕,很難想像這樣精益求精拼技術的場面,到底是怎樣的過往!

@相關網址:
維基百科:大龍峒保安宮
維基百科:台北孔廟
維基百科:老師府(陳悅記古厝)
水瓶子寫的大龍峒相關文章

@報名名單:

2008/11/18

回憶蓬萊國小紅磚校舍


下文節錄自『洪致文部落格』部分內容,原文網址如下,若您對蓬萊國小有記憶,請點入洪老師的部落格留言。

回憶蓬萊國小紅磚校舍



文/洪致文

我常覺得,蓬萊國小的畢業生真可憐,因為人家日新國小的前排老校舍好好保留著,所以在凝聚校友的功能上與維繫傳統精神上,都有重要的貢獻。蓬萊國小再二年就要慶祝百年校慶,但是連最後一排民國四十幾年蓋的校舍,也將在百年之前(今年底)時拆個精光,一點都沒有什麼要新舊並存或者維繫傳統的概念。

紅磚的蓬萊國小校舍,已經被拆二十多年了,雖然說當年是認為建物老舊所以要改建,但以我多年的觀察,其實只有第一排的建築屋頂有坍塌的危險,但這並不是不能修啊!至於南北二廂的紅磚建築,那更是勇的很,根本沒有什麼危險之虞。可惜在孟樊祚這個校長當政的時代,決定要拆掉老建築(這種下決定拆毀百年歷史的校長,一定要被歷史給記錄下的),於是蓬萊國小的歷史記憶就這樣被毀掉。而且弔詭的是,被這位孟校長拆掉校舍後改建的新校舍,居然沒幾年就變成「危樓」,去年還在做「危樓」的整修補強。最近在上一門「環境風險管理」的課程,裡面提到日本的學校建築,通常還有很堅固的禮堂(或者體育館),做為緊急危難(地震、或氣象災害)時的難民收容所。

但詭異的是,這種情況在台灣很難做到,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地震發生時,第一個倒掉的一定是學校、公所、農會……這種公共建築,而且最有意思的是,往往日本時代蓋的沒倒,倒掉的是戰後蓋的。所以說,我根本不相信當年拆掉蓬萊國小整個ㄇ字形紅磚老校舍的作法是對的,因為新蓋的建築如我所料,居然比民國四十幾年蓋的更早變成「危樓」。現在,民國四十幾年蓋的那一批在年底也要被當老舊建築拆光光,大家可以等著看光鮮亮麗的新校舍能撐幾年(希望這次能久一點才好)!

老校舍被拆光光,殘留的就只有記憶了。也不知道是怎樣的機緣,從小我對於蓬萊的校舍就有很深刻的觀察。小學一二年級時,週一與週二要上整天課,我都在中午吃完飯後會去「巡視校園」,那時有種感覺,我好像是個老校長,在看著這整排紅磚校舍的一磚一瓦。也就因為這些深刻的觀察,我想趁我還記得時,把這蓬萊國小老校舍的狀況給記錄下來。

我打算把這紅磚校舍的圖面重建,並且把空間的使用做一個整理。不過因為記憶有些模糊,想說先把不完整的回憶放上網,也許有網友能加以補充。

想要知道更多,請點回憶蓬萊國小紅磚校舍

2008/10/31

【青春男女,玫瑰告白】第三屆蔡瑞月舞蹈節






有時星光,有時月光,
青春男女不知自己要行到叨位去?
來!來玫瑰古蹟,來靠近藝術家的心靈吧!
在蔡老師堅守一輩子的小島上,台灣的舞蹈聖地上,
隨著身體的樂章,舞出澎湃的饗宴;
在歷史深深烙印的地板上,為台灣創造豐收的藝術節慶,
為我們的心靈踏出了朵朵小花。

跳舞吧!那些消失的、駐足的、等待的青春,都將再蔡瑞月舞蹈節的前夕歸來。
我們要預見的是優美的、拉扯的、不可思議的舞蹈人生。


2008年是舞蹈界深刻的一年,日本國寶級舞蹈家石井綠與美國人權舞蹈大師埃立歐‧波瑪列(Eleo Pomare)先後辭世。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為了紀念這兩位長年合作的舞蹈巨人,於第三屆蔡瑞月舞蹈節將演出其最為人記憶的精湛作品。

石井綠充滿光線、細緻優雅的舞蹈,同時反射出其生活及靈魂。
埃立歐的作品則呈現盼望與現實的拉扯、痛苦與溫暖相濡以沫的絢麗色彩。

當然,我們還邀請了台北越界舞蹈團、蕭靜文舞蹈團、陳書芸舞蹈團一同找尋演繹這個城市裡的青春與清朗。

誠摯的邀請您,前來一年一度的國際交流舞蹈盛會。

演出作品:
1.勇士骨─編舞:蔡瑞月
2.Radeau─編舞:Eleo Pomare
3.外籍新娘─編舞:蕭渥廷
4.無言歌─編舞:陳書芸
5.Some Room─編舞:張曉雄
6.Limousine for Janis ─編舞:Eleo Pomare
7.布蘭登堡協奏曲─編舞:石井綠

演出單位:台北越界舞蹈團、陳書芸舞蹈團、蕭靜文舞蹈團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
活動地點: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6巷跳舞咖啡廳入場)
活動時間:2008/10/31~2008/11/2
活動收費:全票600元、學生憑證450元、團體票20張以上享9折優惠
◇台灣大哥大用戶購票享85折優惠(請輸入優惠通碼)。
相關網站:http://www.dance.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39

購票請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聯絡電話: (02)2567-3752、手機: 0982-710-704
傳真: (02)2560-5734 、E-Mail:moon.dance@msa.hinet.net

2008/10/13

《第十八次導覽紀錄》圓環老街記憶


9月27日星期六颱風前夕,圓環文化工作室辦了一個散步導覽,洪致文老師透過一些老照片,帶大家走過他兒時的回憶,不是有名的景點,卻看到深刻的感情。
↑圓環旁的老郵局與艋舺的郵局是雙胞胎,應該去艋舺找找看
↑背後的玻璃帷幕圓環還是荒廢,旁邊準備要拆的老公寓,難得露了臉,我想應該是颱風把它的衣服吹走了,圓弧狀的公寓以前是旅社,頂樓的建築還是傳統的磚瓦式建築讓人覺淂好奇。

建於 1940年之後的建築表面大部分都是用黃色的磚片,據說那時這個顏色讓美軍的轟炸人員會分辨不出是房子還是黃土!而免於轟炸。而那時日本的本島因為美軍用燃燒彈轟炸,讓全是木材建築的房子東京全部燒毀,所以在台北城實施了『疏開』的政策,會把一些房子拆除,留下比較大的巷道,避免因為轟炸燃燒木製房子延燒開來。我們在圓環附近的巷弄間走著,洪老師跟我們解釋哪邊是被疏開,哪邊是老鐵道走的路,而城市的道路軸線原本的規劃,後來又怎樣的演變!

洪老師除了帶我們到日新國小看看老校舍,也走過原本是鐵道的蓬萊國小,這樣成雙成對的國小隔著一個街道,是日本時代男女分校又要節省資源的作法,鄰近的太平、永樂國小也是這樣的規劃。可惜蓬萊國小的建築已經全部翻新了,只剩下日新國小。目前我們面臨少子化小班制的學制,前幾年校舍改建把老建築都拆了非常可惜,若當時讓兩個學校合一,透過新建築設計連結兩校的老建築,這樣的作法既能保留學生童年的記憶,又可以多出不少教室,並保留學生活動的空間,不知道有沒有人研究過?

我們從小到大留下的記憶除了對『人』的感覺外,我想就是對建築的情感了,城市不斷地在變換它的容顏,而我們又留給下一代怎樣的回憶。

相關網站:
《第十八次導覽報名》圓環老街記憶
洪致文⊙鐵道時光‧氣象時間
米果【私‧生活意見】謎樣的老屋


相關記錄連結:
PONY的東京鐵塔在水都哼歌:《圓環老街》輕描淡寫,隨意走走
http://blog.yam.com/ep_number9/article/17531243

黑社惠的心靈染房:【圓環之旅】跟著洪致文老師走訪隱身於街道巷弄中的老台北
http://tw.myblog.yahoo.com/jw!4YtAOJKRQkJIPQ.AkXw30w--/article?mid=20773&next=19611&l=f&fid=165

片倉佳史:洪致文さんの台北歴史ツアー
http://www.katakura.net/xoops/html/modules/wordpress/index.php?p=203

水瓶子:【台北】圓環散步學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10/blog-post_03.html

簡余晏辦公室:昭和三年的圓環附近老地圖…台灣人的美麗與哀愁
http://www.yuyen.tw/2008/10/blog-post_7068.html

海豚飛:圓環老街記憶
http://blog.sina.com.tw/htfjsw/article.php?pbgid=2348&entryid=582940

2008/09/29

《第三次公益GO》新移民學習中心參訪(文/海豚飛)


某日午後,艷陽高照,我和水瓶子來到設在桃園縣平鎮市忠貞國小內的新移民學習中心。

你拍攝的 _MG_4004。
她是雙芝媽媽,拿手絕活「破酥包」,吃過的人都說讚!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新移民中心? 我們慢慢從中了解,原來是台灣的外籍配偶越來越多,必須要有一個地方讓他們學習、增加信心、增進人際關係,也讓台灣的人民了解多元文化是平等的,互助的,因而這個移民中心便有這樣的使命感,在幫助新移民有很大的貢獻。

你拍攝的 _MG_3998。
中心裏好多的手工藝品、飾品、食品、服飾都是這兒的新移民媽媽們巧手做出來的。

你拍攝的 _MG_3997。
這兒的義工很多,會來中心支援幫助,像這位美麗的媽媽是個高級知識分子呢,是師大畢業的喔!

你拍攝的 _MG_4014。 
課後,孩子們在這唸書寫字,是個很好的環境,媽媽們也把這兒當成自己的家也就有了歸屬感。

你拍攝的 _MG_4024。
大家都在玩SKYPE,這兒當然也有,為了一解新移民的相思之苦,桃園縣政府文化基金會還申請了一支電話,讓大家偶爾打個電話回家報平安。

你拍攝的 _MG_4023。
黃辛材校長是個健談的人,一邊和我們聊天,一邊要接一直進來的電話,是個忙碌的人。

你拍攝的 _MG_4031。
好友BART是公益王子,這件案子也是因他介紹才促成,把老夫子的新書募來的款項一萬元捐給中心來當購入東南亞圖畫書的基金,雙芝媽媽出現了,看他們聊得很開心。

你拍攝的 _MG_4041。
開朗的雙芝媽媽背後有個心酸的故事,先生因工作意外臥病在床,他則用他的巧手做出美味的「破酥包」,來支撐這個家庭的生活。

你拍攝的 _MG_4038。
我吃了咖哩和洋蔥豬肉,冷的吃都很好吃,還有甜的是紅豆味。
訂購專線:
              03-4506279        桃園縣忠貞國小新移民學習中心
              0922-098751        黃雙芝(雙芝媽媽)

你拍攝的 _MG_4049。
林志龍主任是校長的最大幫手,有他們這群熱心的老師幫助及指導,我看新移民媽媽們進來走來走去都是笑容滿面的,他們真是把這兒當家耶。

新移民媽媽越認真,中心就越努力爭取資源,連考機車駕照都是中心安排好課程讓大家來上,才有機會能考過關,因為新移民識字較有困難,一般考法他們很難考上,所以中心就針對新移民每年開放200名額來報名,不過聽說名額還是不夠。

考照對新移民相當重要,沒交通就走不出去,更別說謀生了,所以大家通通來考照。

你拍攝的 _MG_4061。
這位美麗的年輕媽媽是誰?

你拍攝的 _MG_4059。
還帶了他的美味來,豆腐乳和蕎頭,全是他用家鄉口味做出來的。

你拍攝的 _MG_4058。
當天,還上了聯合報好大一版。閃淑娟 雲南醬菜豆腐乳傳口碑

我們同在一個地球,都是具有世界觀的人,這些移民朋友來到這兒生活,如果能夠發展和生存的好,他們的下一代相對對我們社會而言是有正面作用的,重視這群不算少的新移民朋友,他們和我們都一樣,在台灣一起生活著,大家一起攜手走得更好更穩更快樂!

(捐助的收據還沒有收到,等收到再補貼上來)

相關網址:
《第三次公益GO》【一萬年。在路上】捐助新移民學習中心
【BLOG傳愛心活動】愛心破酥包‧幫助新移民媽媽(歡迎協助宣傳與訂購)
BART後續報導→【公益報報】圓環文化工作室《第三次公益GO》愛心滿滿‧大家來認識東南亞文化

2008/09/25

台灣粉條兒:原生台灣的精神與價值



走在奇萊山、合歡山或雪山,流著汗爬到約二、三千公尺的山上,你一定會與《台灣粉條兒》相逢!Formosa Aletris,這屬於百合科(Liliaceae)粉條兒菜屬(Aletris)的粉條兒菜,是台灣特有原生種。

山野之間遇見粉條兒時,你就會知道,此時,仰首可以看到寶島美麗的山峰,俯望能見到大片草原,淡淡紅色、花莖粗壯的粉條兒菜,不是在都市裡,總生長在最清新空氣有一定高度山野之間!台灣粉條兒,有著台灣人打拚、耐操、長得隨意但堅持到底的清氣精神。

我們,一群好友共同發起的台灣粉條兒文化協會,我們的母親們大約是台灣百合那一代,她們在山裡吐出幽香,走過勤奮克苦時光,百合花很香,猶如她們人生散發的香味。

我們,一群好友也曾共同渡過那90學運年代百合芬芳的年代,現在,輪到我們衷愛的台灣特有原生種、百合屬的《台灣粉條兒文化協會》出場了。

我們,在意文化、環保、在地、弱勢、關懷,以及我們的台灣價值,我們相信,只要打拚努力,一種屬於我們這一代的粉條兒世代,會開展一場屬於我們的改變,我們這一代的台灣正在改變ing!

我們,一群好友會不斷努力,為了特有的台灣價值,為了我們衷愛的台灣文化,為了扶植弱勢孩子,為了讓在地原生的台灣精神延續,從書本創作、文化導覽、藝文活動、空間展示、創意產品、台灣論述裡,我們相信,台灣粉條兒的故事不只在山裡,不只在海拔三千公尺,也在台灣、在台北、在你我身邊,在孩子們的心裡!我們正在創造我們的故事:台灣粉條兒,原生台灣的精神與價值!


‧中文名稱: 台灣粉條兒菜
‧英文名稱: Formosa Aletris
‧學名: Aletris formosana (Hayata) Sasaki
Aletris foliata (Maxim.) Franch. var. glabra (Bur. & Franch.) Yamamoto
Aletris formosana Hayata
Metanarthecium foliatum auct. non Maxim.: Hayata
Metanarthecium formosanum Hayata
‧科名: 百合科(Liliaceae)粉條兒菜屬(Aletris)
‧別名: 台灣粉條兒、臺灣粉條兒菜
‧原產地: 臺灣特有種
‧分布: 臺灣全島海拔約 2,700~3,600 公尺高海拔高山草原,以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無明山、畢祿山、合歡山、奇萊山、秀姑巒山、玉山、關山及向陽山的草原最常見。
‧用途: 1.觀賞用:是高山草原最常見植物。
‧莖: 幾無莖。
‧葉: 葉單生於地面,基生葉叢生,呈披針型,長 8~14 公分,寬 1~1.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紙質,葉脈不明顯,光滑無毛,表面常帶光澤,葉面微向後捲。
‧花: 花小而不顯著,約 30~40 枚,生長在花莖上,花開時略帶淡紅色,呈總狀花序;花莖直立、粗壯,長 30~35 公分,其上密佈黏黏的毛茸;苞片線形,長 0.15~0.2 公分,先端銳尖,花梗長 0.1~0.2 公分,有毛茸;花被片 6 枚排成 2 列,多呈扭曲狀,長 0.3~0.4 公分,基部與子房相連;雄蕊 6 枚,著生於花被基部,花絲甚短;子房半下位,經授精後形成果實,帶有黏性柔毛。五月下旬至七月中旬開花。

2008/09/16

《第十八次導覽報名》圓環老街記憶(已滿)


很久沒有回到建成圓環附近辦導覽活動了,這次特地請洪致文老師分享他在那附近的研究,洪老師是個念舊懷舊的人,不但在鐵道的歷史有濃厚的興趣,最近更研究日本時代飛行場遺跡,非常佩服這樣的研究精神。從小住在建成圓環附近,對這個地方自然更有濃濃的懷舊情緣。

你看過日本時代大稻埕的老郵便局長得什麼樣子嗎?
你走過清代所興建的鐵路廢線遺跡嗎?
你知道台北市內還有貼著國防磚、殘留日本時代台電社徽的老建築嗎?
你聽過「日新公蓬萊嬤」這二所一男一女的公學校嗎?
你知道二戰時的疏開,締造了小巷亭那條巷子嗎?
你曉得許博允的祖父許丙、連戰的童年、許純美的前夫,以前是住哪裡?
你知道台灣第一個眼科博士的達觀眼科醫院在哪裡嗎?

圓環的風華已經不在,但圓環的歷史與文化卻不會消失!

◎導覽人:洪致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助理教授)
 部落格→洪致文⊙鐵道時光‧氣象時間

◎集合地點:台北市南京西路、重慶北路口(建成圓環)

◎參與人數:35人

◎費用:免費

◎活動時間:2008年9月27日(六) 15:00-17:30

◎導覽內容:
說明都市計畫裡的圓環角色→戰爭時代疏開的街道破壞遺跡→大中華戲院跡→日本時代老郵便局巡禮→清代鐵路遺跡→日新國小→遠東戲院跡→台電株式會社變電所→寧夏路再走一段清代鐵路遺跡→大同分局→靜修女中→蓬萊國小→國聲戲院遺跡→達觀眼科醫院→談談寧夏路上的名人軼事

◎路線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參考地圖:

點圖放大


點圖放大

◎報名表單
報名人數過多,暫時先停止報名,抱歉!!!
(若要取消報名請在這篇文章下面留言即可)

◎報名狀況(報名後要五分鐘才會更新)

2008/08/26

《第二次公益GO》兩代米活動結束與參訪連結(文/黑社惠)


這次走訪兩代米家(第二次圓環公益GO),拜訪了美濃愛鄉協進會。認識了正揚、黃老爹、劉老師。正揚是水瓶子的大學同學。


在美濃遇到的越南妹在洗水蓮(攝影/Frances)

台大畢業的正揚,原也有個人人稱羨收入豐厚的工作。他毅然放下所有,回鄉與母親務農,可能會有人認為他很傻,好日子不過為何選擇苦日子過,為了理想願意回鄉打拼的人不多了。看到黃老爹那張滿足的笑臉,我想他真的非常愛美濃這塊土地。


兩代米的母親充滿了笑容(攝影/黑社惠)

6年前黃老爹從保險業退休後到美濃定居,這幾年因為導覽美濃愛上這塊土地,黃老爹對美濃一屋一木瞭若指掌,他退休後才悟出應該這樣子過人生,做自己喜愛的事。劉老師知道我們到訪,一早就在正揚家等我們。他放下昨日淹水待整的家,仍是趕來當地陪。陪著我們到愛鄉協進會及午餐,再趕回家整理。他只是想讓我們更快速瞭解美濃及愛鄉協進會,他知道圓環文化工作室來拜訪的目地,要讓更多人看見美濃。

我們參觀了鍾理和紀念館,黃老爹說著鍾理和先生的愛情故事。富家子愛上年長幾歲的幫傭,為了愛情遠走他鄉。在那樣的年代,做出這樣的事真是不容易。我想美濃人的血液中是不是有這麼一種因子,執著在自己的理想上面的因子。

看到他們這麼努力的堅持在理想這條路上,很感動。加油~~


這次捐贈美濃愛鄉協會的收據


兩代米‧紅豆組合的收據

黑社惠的心靈染房:錦興行謝爺爺人過百歲身康健
http://tw.myblog.yahoo.com/jw!4YtAOJKRQkJIPQ.AkXw30w--/article?mid=18568
黑社惠的心靈染房:一口香蕉救了我
http://tw.myblog.yahoo.com/jw!4YtAOJKRQkJIPQ.AkXw30w--/article?mid=18566
黑社惠的心靈染房:美哉~美濃紙傘
http://tw.myblog.yahoo.com/jw!4YtAOJKRQkJIPQ.AkXw30w--/article?mid=18569
黑社惠的心靈染房:錯過美濃的萬蝶飛舞
http://tw.myblog.yahoo.com/jw!4YtAOJKRQkJIPQ.AkXw30w--/article?mid=18562
frances的淡藍色牧場:「艷夏之旅」搭高鐵訪美濃,享受一場文學洗禮...
http://dearfrances.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23.html
frances的淡藍色牧場:珍愛安全帽
http://dearfrances.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29.html
frances的淡藍色牧場:美濃兩代米,古今兩代叛逆青年
http://dearfrances.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1972.html
frances的淡藍色牧場:台中、高雄勘災之旅
http://dearfrances.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24.html
frances的淡藍色牧場:〔2008美濃〕你在想什麼?我在想什麼?我們在想什麼?
http://dearfrances.blogspot.com/2008/07/2008.html
水瓶子的城市旅行:《原鄉人》鍾理和傳記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7/blog-post_27.html
水瓶子的城市旅行:【美濃】兩代米家與愛鄉協進會參訪行程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7/blog-post_22.html
水瓶子的城市旅行:【美濃】鍾理和紀念館與台灣文學步道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7/blog-post_20.html
水瓶子的城市旅行:【高雄】美濃客家文物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2/blog-post_10.html
水瓶子的城市旅行:【高雄】旗美市集與小農生活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2/blog-post_07.html

2008/08/11

《第三次公益GO》【一萬年。在路上】捐助新移民學習中心(活動結束)


沒想到可以在三個月內舉辦第三次公益GO活動,這次我們的義工老大--老夫子姐姐與其他聯名作者出書,準備了100本書來辦公益GO活動,每本含運送郵資350元,每本捐出100元的公益金,將捐助給桃園縣新移民學習中心,購置東南亞文化的兒童繪本,透過新移民志工媽媽,介紹自己的母國文化給所有的小朋友。

桃園縣新移民學習中心
http://163.30.118.12/main1_1.html

【一萬年。在路上】這本書主要是介紹中東旅遊心得,透過輕鬆的遊記,傳達不同文化與宗教信仰。台灣這幾年來因為外籍新娘很多,這些外地來的新移民如何融入台灣文化而成為更重要的文化資產,成為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每每到了台灣各地,本以為用閩南語可以在溝通上更為親切,但最近經常碰釘子,遇到連國語也聽不太懂得外籍新娘,可是她們非常熱情,在美濃看到辛苦清洗著水蓮菜的越南妹,在蘆洲賣包子的潮州妹,在火車上賣便當的福州大嬸。若能透過學習中心的課程,讓這些新移民融入我們原本的生活,也讓我們更了解各地的文化,這樣台灣的文化就更能兼容並蓄了。(水瓶子)



由老夫子姐姐、黃建忠老師、林玉葉醫師和黃智琴先生四人聯合著作的新書『一萬年。在路上』,預定8/15上市。我對中東和伊斯蘭文化一直有天生的好奇和好感,又跟黃建忠老師去過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約旦這五個國家,對這本書自然充滿無限期待,旅行中往往忙於感受和拍照,很多筆記都沒有記全,有這本書可以當作「回憶錄」,真是太棒了。

猶記黃建忠老師要我多寫中東遊記,讓更多人瞭解中東美好的文化傳承和友善的人民。瞭解才能減少隔闔,增進情感,這是地球亟需的養份,我好像不能再發懶了。剛傳這篇給同去中東的好友AMY看,她說,書的封面讓她起雞皮疙瘩,因為一連串的回憶湧上心頭。我也覺得封面很讚,把大家較熟知的電影“法櫃奇兵”的重要場景,約旦.佩特拉PETRA放上去,又用前景是暗部來表現中東的神秘,一整個很吸引人,讓人想鑽到書中,一探究竟。(Frances)

以下是老夫子姐姐心中有無限的感激與感恩
http://blog.roodo.com/may.lin/archives/6625259.html

我的第一本書將於8月15日誕生,書名很長,叫【一萬年。在路上】大絲路西亞段中東五國: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約旦16個世界遺產紀行。裡頭包含了上千張照片,33篇文章,8萬字。我心中有無限的感激與感恩。

這本書一直想出版,卻拖了很久,今年初決定暫時離開職場時,當晚我在日記寫下了:「把中東文稿整理出書」。現在,它終於出版了,雖不是一本大作,對我來說,卻意義非凡,寫書過程,心境有很大的轉變,我以再度創業的精神去做,是自己生命中一個重大的里程碑。

從坐辦公室到坐家裡寫稿,這些日子,我重新檢視過去的人生,我知道,倘若沒有一些師長、同事與親朋好友的成全與造就,這本書肯定是無法完成。

這本書的部份文章與照片曾陸續發表於我的網站「老夫子旅遊Blog」;這緣起於五年前,當時我任職時報旅遊總經理,準備以「玩家帶路」單元推動深度旅行,猶記得這想法是與當時中國時報休閒旅遊版的兩位主管湯碧雲與汪詠黛討論而形成,包括她們的同事陳文彬與黃麗如也給我許多協助,接著,決定用旅遊講座與部落格,在網路上做更詳細的導覽與說明,於是,在我的同事工頭堅、查理王、曾姊、海燕、阿賴、駿聲與資深領隊的配合下,我們開始舉辦各種講座,也在市場還不知道什麼是「部落格」的情況下,以工頭堅的點子,建立了公司與許多同事的部落格,其中包括我要書寫的「世界遺產系列」,就這樣一路的說寫下來,使得本書今天才有出版的契機。

在書寫部落格期間,要感謝我的同事黃建忠老師、團友黃智琴攝影師、團友林玉葉醫師;黃建忠老師所提供的講義是我書寫中東的重要基礎,他總是不厭其煩地解答我諸多有關中東地區、古文明、宗教與翻譯方面的疑惑;最令我意外的是,黃智琴與林玉葉在這期間分別將照片與遊記提供我任意使用,他們的慷慨,豐富了我的部落格,也獲得許多網友的迴響,使得有出版此書的信心,我一直無法表達感恩之情,現在,出版書籍應是最圓滿的成果。

我還想借此感謝一群朋友,是我寫部落格五年來所結交的部落客,這群朋友太多無法一一寫出,雖然交往不久,卻比我過去的四十多年來所結交的一些朋友還深刻,我們經常在網路上分享旅行與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而相識,也因志同道合舉辦了許多的活動與聚會,感受到網路世界的浩瀚無涯,我非常珍惜。(尤其是在樂多日誌與圓環文化工作室的兄弟姊妹們)

好友淑黛與秋霞,此刻,我要與妳倆分享這走過千山萬水的收穫與喜悅,我們一起歷經風雨波折,願下輩子還是姐妹。

自從進入職場以來,我就長期過著早出晚歸的生活,加上旅行工作經常在海外東奔西跑,每回出國,我都覺得對女兒婷婷多一次虧欠,期望她未來能明白與她聚少離多的母親,無論身在何地,對她的愛是與時俱增,也因此,我特別要謝謝妹妹與二嫂,我在外的日子裡,她們總是讓我無後顧之憂。

十八年之前,因為詹宏志先生的推薦,讓我有機會在中國時報服務,在這之前,我們只有一面之緣;進入時報後,在周盛淵先生的指導下,做人處事更加圓融與精進,至此,我才有穩定的生活,改善鄉下父母的經濟環境;至今,每當想起這件事,內心依然深深觸動著,我隨時鞭策自己,不能辜負詹先生與周先生。

感謝時報數位出版公司的秀錦與美萍,甘冒文章已經在部落格發表的風險,讓我出版;也感謝本書的執編與美編王常怡與張瓊如給我的協助,讓本書得以完成。

我還要將這本書遙祭在天上的父母。大學唸中文系的父親,民國三十六年,從福建來到台東,務農維生,一家八口,食指浩繁,無以為繼,每逢春節,父親總會告訴我:「書,以後妳來寫,現在我教妳寫春聯」,今天如果父親還健在,一定會為我在村裡辦桌;母親不識字,她隨父親來台,一生都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農民,不知道什麼是中東、世界遺產,而我想告訴母親的是,小時候纖弱的女兒至今不敢懈怠,一直學習著她的勤奮與慈悲。

還要感謝正在看著本書的朋友,這本書的生命也不是作者們就能維持住的,期望您用行動來肯定與交流,讓這本書的生命可以生生不息。

最後,雖努力完成此書,但畢竟所知有限,識見淺薄,期望前輩們不吝惠予指正與賜教,也是我衷心感激與期盼的。

要參與我們這次活動的朋友,請先用 ATM 匯款,帳號資訊如下:
戶名:林婉美(老夫子姐姐的本名)
銀行代號:012 台北富邦銀行仁愛分行
銀行帳號:xxxxxxxxxxx

匯款轉帳後再點下面這個連結填寫您的資訊
(活動已結束)

以下是有訂購的朋友收款與出貨的狀況,我們希望能每日確認帳款,並利用假日整理包裝書本,於每週一寄出這本書。

2008/07/27

《第十七次導覽報名》熱帶冰河、台灣玉紀錄片放映與討論


位在熱帶、亞熱帶的台灣怎麼會和寒冷的冰河扯上關係?雪山、南湖大山山上真的有冰河遺跡嗎?犀牛、大象……等大型哺乳類動物的化石為什麼會出現在台灣?台灣島曾與亞洲大陸相連嗎?冰河時期是不是可能再現……

時間:2008年8月23日(星期六)14:00-16:30
地點:V1492(台北市八德路一段34號3F,彩虹3C資訊廣場樓上)
費用:免費,有報名的人可參與DVD抽獎
報名網址:
http://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key=pVsWu7F0FASSoNNHoPyyMNw
(報名後要取消報名的請按下迴響留言在下方)



相對於數十億年歷史的地球,僅六百多萬歲月的台灣,是極為年輕的島嶼,卻蘊養許多數千萬年前的古老物種,以及比例奇高的本土特有種;這樣奇特的生態圈是如何形成的呢?答案就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冰河時代。

《熱帶冰河‧台灣》系列影片,自1931年日本學者鹿野忠男對台灣高山冰河遺跡的追索開始,探討冰河作用產生的地形面貌,一路追蹤氣候變遷的證據,瞭解台灣與全球暖化的關係;經由多位頂尖科學家驗證與解說,以深入淺出的敘述及豐富清晰的畫面,帶您解開台灣的身世之謎,認識台灣的獨特與珍貴。

名家推薦

◎陳泰然:台灣大學副校長、大氣科學系教授
看完影片後,終於讓我對「台灣有沒有能力製作國際水準的科學影片」這個問題,獲得了答案。我認為本片對居住在台灣的人與其他國家地區的人都會有吸引力。剛開始看這部影片,會想把它看完,對在冰河期移居來台灣避寒的動物,隨後回不了原鄉,我ㄧ則高興牠們使台灣物種豐富,一則也對牠們的鄉愁寄予同情,並對其求生本能佩服不已。

◎王執明: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台灣第一位女性地質學家
「全球暖化」是目前科學界最重要的顯學,每天關於全球暖化的議題枚不勝舉,但常常是關注於暖化所造成的影響,卻少去探討暖化形成的機制與原由。《熱帶冰河‧台灣》系列影片最棒的地方在於:帶領大家觀察自然現象的變化,訪問專家,尋找並解開氣候變化的蹤跡和方法。知道了前因,瞭解後果,才能做出最恰當的對策來適應氣候必然發生的變化。

《熱帶冰河》更多詳細資料
http://www.wordpedia.com/YLmovies/TWGlaciers/index.htm


博客來書店 - 台灣玉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48242

50、60年代,花蓮豐田盛產的「台灣玉」享譽全球,為台灣賺進大筆外匯,並締造產量第一的世界紀錄,至今仍穩擁寶座。國家電影資料館館藏的台影新聞資料片,讓我們有幸目睹台灣玉供不應求的榮景;四十多年前掀起採玉熱潮的成功大學廖學誠老師,第一次接受採訪,娓娓道出這段關鍵歷史。花蓮台灣玉專賣店的姜錦源老闆、三重寶石店的鄭清海老闆,放下手邊忙碌的工作,熱心協助我們重現當年加工的盛況……。可惜,這段短短不到十年的輝煌歷史,早已逐漸被人淡忘,甚至有許多人不知道台灣有土生土長的寶玉。台灣玉以漫長的時間、以親身的經歷寫下精彩故事,藉由本片讓人了解台灣玉的玉礦再台灣島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深刻意義。

看完了這部 DVD,讓我複習了一次大一的普通地質學課程,台灣東部的兩次造山運動是全世界最難得地質景觀,也蘊藏有豐富的礦產。日治時期日本人在豐田這個地方發現豐富的石棉礦,於是大量的開採,可是他們竟然沒有發現與石棉共生的閃玉礦石,這種礦石就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台灣玉,但找到珍貴的台灣玉之前,大部分是蛇紋岩與黑色片岩,而第二次造山運動的擠壓之後,才造就堅硬的台灣玉。

礦物的共生結構是地質系大一的基本常識,在我工作這麼多年後居然忘的一乾二淨,玉器在人類石器時代的文明也佔了重要的角色,台灣的卑南遺址時代挖掘出不少台灣玉,可見5000年前的人們就已經懂得玉石的開採,也找到台灣雲豹的藝術玉石圖騰。而分布在東南亞石器時代的遺址與南島語系的民族,都有台灣玉的痕跡,可見當時台灣原住民是這些島國民族的原鄉。

看完了這兩部部紀錄片,除了看到堅持學術專業的教授,也看到製作這些紀錄片的人努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