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規畫的永樂市場拉皮案,請迪化街的小孩進來留言!
文/簡余晏
原文:http://www.yuyen.tw/2009/03/blog-post.html
這是得標的建築師所做出來的永樂市場拉皮計畫,連帶的也牽動整個迪化街商圈的老街重整規畫案。我想拜託所有迪化街、老社區、雙連延平長大的孩子們,一起進來看看這樣的規畫案,留言寫下你們的想法與意見,這是我們大家共同記憶中的迪化街,讓我們想想什麼是我們這個世代的老台北樣貌!
從文化與認同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沒有足以自豪的文化,我們就可能逐漸失去自信,真正有文化有美學價值的社會必須從地方文化認同、自我覺醒著手,文化應該是融入生活的、擁有在地情感的,以此凝聚我們看事情的角度與生活哲學。借用社會學家盧卡奇(Lukacs,George)的想法,資本主義社會的問題是物化 (reification)和階級意識 (class consciousness),人類原本創造商品,但反而在一樣的連鎖商店、一樣的食物與擺設後,失去自己的主體,所以有人必須追求名牌商品以此認同自己的地位。
但是,對於老社區長大的孩子們,從大家的言談、EQ、舉止行為模式,常就可以追出我們是來自那種傳統地區磨練出來的孩子了(這點非常有趣喔!)這次,台北市議會加大擴大內需預算,經費從七億元成長到十餘億元之高,這個數字讓做為選區議員的我既期待又擔心!建成圓環與龍山寺地下街殷鑑不遠,如果市府是像之前想消滅殖民文化想學習上海中華,這樣可怕的想法恐怕又會造成老社區浩劫!所以,這次我們要求建築師要進駐永樂市場尊重地方,尊重在地人士的意見,公民社會應由下而上來建立我們的文化與景觀!
這項新規畫案中,迪化街立面是否將有全新風貌?周邊道路、路燈、招牌、地下管線是不是有全新的風情?傳統街屋風貌和廟埕意象、特色商店是否都將進駐成功?永樂大樓6、7樓變勞社單位,8、9樓變成傳統戲曲中心,增設戲曲教室兼排練場、舞蹈教室等教學區,這些計畫能不能融合在地需要,讓迪化街、霞海城煌廟、永樂市場成為大同區重生飛躍的火苗?這些都需要在地朋友的意見。
迪化街建物如果要整修立面,必須要有100%所有權人同意,而市府補助經費將決定成效。如果文化局想援引文資法把迪化街指定為歷史聚落,讓政府統一設計施工,能否跟地方妥善溝通?是否會引爆新一波反彈?這些更需要年輕人大家共同參與。
再借用丹尼爾.米勒(Miller Daniel xiii)曾討論過文化消費的理論,他主張為了創製文化社會必須先生產生產物,這也就是先外化再內化,藉著消費產物我們創製文化,而且文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必須同時有生產和消費,文化是兩者之間動態的交互關係。這個意思也就是,透過我們的社區產生屬於我們的型式的文化商品,來創製自己(文化認同與社會形態),在這交互影響的關係中我們創製了文化,也被文化所塑造(頁218、219,John storey著張君玫譯,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巨流,台北2001)
那麼,什麼是我們老社區的商品與文化呢?我們如何在外化再內化的動態過程創製我們的文化?什麼永樂市場的布文化呢?在轉而轉去的花布裡面追尋我們的花布夢想,編織各式產品?在一樓的杏仁冰、手工繡布裡面找尋傳統、或是布袋戲與傳統戲曲的傳唱?還是走到淡水河邊李臨秋故居去聽一次望春風?屬於我們這個交接傳承再創新的我們的世代的樓房、歌曲、布藝、美食、文化產品究竟是什麼呢?這些都需要我們自己來填寫答案。所以,請迪化街的孩子們上來,寫下你們對於市府規畫的意見與想法吧!
總共有8個迴響
謝謝水瓶子轉貼
請各界多給我們一些意見吧
否則真的可能不敵一些特定政治力量的介入,很擔心永樂市場會像圓環一樣,一步一步的在眼前垮下來。
真的很擔心!
馬賽克彩裝5月13迎城隍,或是大稻埕風采。
記得當年永樂市場剛建好時,那時我還是太平國小學生,幾個同學在還沒啟用的市場廣場玩球。
永樂市場外觀其實可以一起拉皮,換成紅磚色。
建議永樂市場千萬不要搞什麼攤商遷移以後再移回來的模式,那種方式在台北市已經失敗太多次了。
迪化街43號"屈臣式大藥房"
http://vin1070.pixnet.net/blog/post/24850135
我從出生到現在都住在大稻埕,我對圓環整型失敗,說真的,沒啥感覺,但是我個人非常不希望永樂市場整型成啥米戲曲中心!永樂現在最大的優勢就是它是全台首屈一指的布料和服裝飾品材料的集散地,我有很多同學和朋友常搞不清楚我家地理位置,可是一說到永樂布市,大家就恍然大悟!真要永樂整型的話,就應該強化它原本的最大優勢→布料和服裝飾品材料的集散地,我認識有玩COS的朋友,還特地揪團自南部來永樂大採購,真改建成啥戲曲中心,勢必會失去永樂原本的優勢和魅力,說難聽點,大同區之前的整體規劃原本就不怎麼樣,一旦永樂放棄它的優點,那大概連現在的人氣和地位都保不住了,所以市政府若要改建永樂市場的話,請三思!別搞一個不三不四的戲曲中心,反而連現在好不容易打下的基礎都要毀掉了!
PS→我老家在甘谷街,目前住在言平北路二段和民生西路口交會處。
我和樓上的剛好相反,我出生自圓環邊,對偉大的牛肉場馬戲團新圓環極度感冒.對改建後的永樂市場没感覺,因為它是一個很糟糕的市場整新案,我有一個同學父親就是以前在裏面賣豬肉的,後來改建生意都跑了,影响很大,若真的對西區的改變建設建議,我強烈建議1.要有捷運站,圓環站被so掉就是個很失敗的例子,更可以看出政府做事是做假的.2.樓上說的布莊我讚成,因為那裏確實是重要的產業命脈,3.戲劇館的部份,我建議請把法主公考慮進去,以前圓環熱鬧,法主公站有很重要的地位,小時侯鬥戲,在法主公的那條巷子,人山人海,我還看過阿祿仔和小西園在那兒過,再加上那兒的228,没理由今天落没成那樣.
再加入一個個人意見,昨天看了公視的"誰的艋舺",裏頭文化局長說了一句"在做地方文化產業的經營館時"要考量外來人口的意見,因為是花大眾的資源",這就是我說的都在做假的.事實是,因為地方有特色,政府才會趨之若騖.現在反而反將一軍,真的是.....
我也不贊成什麼遷移後再搬回來..
不是只有這種方法
什麼東西都搬搬走
沒人氣的情況下
那些做小生意的店家能撐多久
多點藝文專家進來一起商討對策
有些東西不是搞建築的人懂的
給予迴響